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下调对p73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下调对p73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nucleostemin 非P53依赖性通路 慢病毒载体 △Np73 TAp73
【摘要】:目的: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芯片技术阐明了抑制Nucleostemin表达后P53缺失型白血病细胞株HL-60全基因组表达谱改变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出了其中与NS下调变化最相关的几条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m TOR通路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已被证实,后续的研究证明m TOR介导的自噬也可能参与其中,但目前的研究仅仅表明PI3K/AKT/m TOR通路与NS非P53依赖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其上下游节点特别是上游节点并不清楚,P73作为P53家族的一员,结构和功能与P53都很相似且其在肿瘤细胞中极少发生突变,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其是否有可能参与NS非P53依赖信号通路,目前未见文件记载。为了验证P73是否参与NS非P53依赖信号通路,本研究探讨了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下调对P73的影响,从而为这一推论提供依据。方法:(1)用慢病毒载体NS-si RNA-GV248和其它两种辅助包装原件共同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的包装及滴度测定。(2)在96孔板上以不同MOI值(MOI=50,MOI=100,MOI=150)的慢病毒转染HL-60细胞,每孔接种100μl培养液,细胞密度约为5×104,确定慢病毒感染HL-60细胞的合适MOI值。(3)确定合适MOI值后,用制备好的慢病毒载体转染Hl-60细胞,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确定转染效率和NS下调程度。(4)分别在0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观察慢病毒转染后阴性对照组和试验组内HL-60细胞△Np73、TAp73、NS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5)对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多组样本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水准α=0.0167.结果:(1)将沉默NS基因的慢病毒载体NS-RNAi-GV248转染293T细胞,在其胞内进行包装、浓缩,检测病毒滴度为4×108TU/ml。(2)当MOI值≥100时,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均达80%以上,MOI=100或150两者相差不大,本次实验选择MOI=100。(3)Real-time PCR结果显示:NS表达下调后,实验组在0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Np73基因表达量逐渐减低,TAp73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S表达下调后,实验组在0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Np73蛋白表达量逐渐减低,TAp73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下调NS的表达使△Np73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量减低,TAp73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量增加,且与时间相关。(2)NS变化引起P73变化,提示P73可能参与了NS非P53依赖信号通路,从而为进一步研究NS非P53依赖性通路打下基础。
【关键词】:nucleostemin 非P53依赖性通路 慢病毒载体 △Np73 TAp73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7;R730.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中英文缩略词11-12
- 引言12-14
- 1 实验材料14-19
- 1.1 细胞系14
- 1.2 引物序列14
- 1.3 载体14-15
- 1.4 主要试剂及耗材15-16
- 1.5 主要仪器16-17
- 1.6 主要试剂配制17-18
- 1.7 主要分析软件18-19
- 2 实验方法19-26
- 2.1 细胞培养19-20
- 2.2 细胞总RNA提取20
- 2.3 RNA浓度、纯度检测20-21
- 2.4 荧光定量PCR检测21-22
- 2.5 重组慢病毒NS-RNAi-GV248感染HL-60细胞22-23
- 2.6 Real-time PCR测定不同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23-24
- 2.7 Western blot测定不同目的基因蛋白水平表达情况24-26
- 3 结果判断26-28
- 3.1 Real-time PCR结果计算26
- 3.2 Western blot结果判断26
- 3.3 统计学处理26-28
- 4 结果28-34
- 4.1 慢病毒载体感染HL-60细胞最适MOI值确定28
- 4.2 转染六孔板培养的HL-60细胞28-29
- 4.3 Real-timePCR检测不同时间点NS在基因水平上的表达情况29
- 4.4 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NS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29-30
- 4.5 6 孔板培养HL-60细胞转染不同时间点凋亡情况30-31
- 4.6 Real-timePCR检测不同时间点TAp73和△Np73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31-32
- 4.7 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TAp73和△Np73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32-34
- 5 讨论34-38
- 5.1 NS与P53、P73之间的关联性34-36
- 5.2 NS与P73、MDM2之间的关联性36-37
- 5.3 NS与P73、P21之间的关联性37-38
- 6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4
- 综述 核干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44-64
- 参考文献55-64
- 个人简历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才,陶开山,窦科峰;P73基因与人类肿瘤(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年04期
2 张太升;张素云;;P73基因与肿瘤的研究新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年11期
3 刘凯珊;詹美意;郑佩娥;;p73: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肿瘤抑制基因(英文)[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年09期
4 应蓉;赵咏桔;李凤英;;甲状腺癌中p73蛋白的表达[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年04期
5 冯滨,蒋耀光,王如文,范士志,倪兵;p73蛋白在食管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01年04期
6 吴春凤,何秀萍,田晓宁;p7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杜涛;童仕伦;;P7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8 周鑫,孙治君;P73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田辉,王善政,彭书华;肺癌p7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10 杨先玉;黄文泉;;胃癌组织中p73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桑梅香;丁春艳;周欣亮;刘丽华;孟君;单保恩;;蛋白激酶Plk3对p73转录活性的影响及对其磷酸化位点的分析[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周宏众;韩少良;;胃癌组织p73和COX-2表达及其预后意义[A];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强;杨声瑞;抑癌基因P73可能是致癌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姚琼;p73蛋白:肿瘤细胞“帮凶”[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帆;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下调对p73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2 李月考;食管癌组织中△Np73和p73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状况及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3 郝凡凡;MTA-1及p7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3年
4 孙鹏达;p53、p7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薇;P73对sirtuin家族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3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61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