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血管生成拟态与HIF-1α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蛋白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10 01:01
本文关键词:宫颈癌血管生成拟态与HIF-1α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蛋白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人宫颈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拟态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上皮间质转化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恶性进展
【摘要】: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且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和上升趋势。子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然其发展及复发转移过程十分复杂。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不乐观,因此其也成为研究热点。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高度恶性的肿瘤中普遍存在,在肿瘤包括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VM与传统的内皮血管不同,它是由肿瘤细胞而不是内皮细胞(CD34阴性)围成的、内有一层PAS阳性基膜样物质的不规则血管样管道,有时其内可见红细胞,不见明显的炎细胞及坏死细胞,与周围血管相连通。VM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这种微环境下的肿瘤细胞没有内皮细胞的屏障作用更容易穿透基膜进入血液循环而发生转移。HIF-1α在肿瘤缺氧微环境的适应及血管生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EMT,即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过程,使得肿瘤细胞形态变松散,更容易发生转移。上皮表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丢失及间质表型波形蛋白(Vimentin)的获得被认为是EMT过程的标志。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会导致肿瘤周围形成低氧微环境,从而上调HIF-1α的表达,进而通过诱导伴随E-cadherin下调、Vimentin上调的EMT促进VM的形成。子宫颈癌中HIF-1α、EMT及VM均可促进其发生发展,但后两者研究尚且较少。本文旨在在同一研究对象中探索人宫颈鳞状细胞癌(huma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CSCC)中VM、HIF-1α以及EMT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关系和意义。本研究收集了HCSCC石蜡标本43例和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20例,应用HE、CD34及PAS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检测VM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特点。结果发现HCSCC组中VM阳性率为37.2%(16/43),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VM在低分化组的阳性率(56.5%)高于中-高分化组(15.0%),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癌栓形成有关(P0.05);HCSCC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HIF-1α、E-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分别为60.9%和20.0%、37.5%和100.0%、32.8%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herin随HCSCC组织病理分级的不同出现明显的表达差异(P0.05),Vimentin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癌栓形成有关(P0.05);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0,P0.05),VM与HIF-1α、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分别呈正、负和正相关(r分别=0.426,-0.394,0.697,P均0.05),HIF-1α与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分别呈负、正相关(r分别=-0.362,0.359,P均0.05);连续切片定位表达发现,VM阳性患者有56.2%(9/16)HIF-1α阳性时伴随着E-cadherin阴性表达、Vimentin阳性表达,VM阴性组不存在(0/27)这样的对应关系(P0.05)。由此可见,HCSCC组织中存在VM,且VM、HIF-1α、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均与HCSCC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HCSCC组织中HIF-1α可能通过下调E-cadherin、上调Vimentin的表达诱导EMT,促进VM的形成;VM与HIF-1α、E-cadherin及Vimentin联合检测对HCSCC的进展预测、预后判断及临床诊治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宫颈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拟态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上皮间质转化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恶性进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英文缩写10-11
- 前言11-12
- 材料与方法12-17
- 结果17-21
- 附图21-24
- 附表24-27
- 讨论27-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9
- 综述 血管生成拟态在子宫颈癌的研究进展39-48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历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可;陆晓;黄伟谦;施鑫;吴苏稼;孙晓亮;;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表现及预后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年03期
2 李晓;沈方臻;肖文静;陆相前;宋金霞;;VM在NSCLC中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化疗疗效关系的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04期
3 王蓓蓓;武世伍;承泽农;;宫颈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19期
4 刘彪;林丽琳;翁剑武;吴志峰;王凤;谢群;;原发性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观察中PAS染色法的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5期
5 乐晓峰;孙彬佳;郭斯翊;姜旭东;常青;;血管生成拟态在肿瘤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肿瘤医学;2014年09期
6 崔瑶;李珊珊;;缺氧、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年03期
7 申震;周颖;赵卫东;程勇;徐汉杰;杨春梅;;Vimentin及E-Cadherin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化的相关性[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8 路春华;盛修贵;;宫颈癌相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年04期
,本文编号:648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6480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