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长链非编码RNA-RMRP影响胃癌发生的机制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4:19

  本文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RMRP影响胃癌发生的机制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 RMRP 肿瘤标志物 分子机制


【摘要】: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世界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居全球癌症相关死因第2位,其5年总体生存率约25%。由于缺乏理想的早期胃癌诊断标志物,80%患者被诊断时已处于疾病进展期,多数胃癌患者的预后受到了极大限制。同时,由于胃癌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清又进一步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揭示胃癌的分子特征、更好地理解胃癌发病机制是当前胃癌研究的重点所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nuclotide,nt),具备多种生物学功能,涉及生理到病生一系列过程的非编码RNA分子。它们可在表观遗传、转录以及转录后等多个水平广泛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肿瘤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然而,lncRNA与胃癌的关系目前仍所知甚少。所以发现并鉴定胃癌相关lncRNA分子对于胃癌诊治将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探索lncRNA参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同时明确lncRNA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筛查和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1.在lncRNA芯片筛选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lncRNA的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lncRNA线粒体RNA处理核糖核酸内切酶RNA组份(RNA component of mitochondrial RNA processing endoribonuclease,RMRP)在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和5株胃癌细胞株(AGS,BGC-823,HGC-27,MGC-803和SGC-7901)中的表达水平差异。2.qrt-pcr分析rmrp在健康人胃黏膜组织、良性病变胃黏膜(溃疡和胃炎)、异型增生胃黏膜和各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3.克隆测序技术证明血浆、胃液rmrp和gapdhmrna的存在性,反复冻融试验和不同时间和温度放置试验确定体液rmrp的稳定性,细胞上清试验探究体液rmrp来源。4.建立血浆和胃液lncrna检测方法,分析血浆和胃液rmrp在胃癌发生各阶段的变化规律;分析胃癌组织、血浆和胃液rmrp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血浆、胃液rmrp诊断价值。5.mircode软件预测与rmrp相互作用的mirna分子。6.设计并合成针对rmrp的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和rmrp的pcdna3.1表达载体,转染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和胃癌细胞株,qrt-pcr检测rmrp和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d2)的水平变化;沉默或上调细胞rmrp表达水平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实时细胞分析仪(real-timecellanalyzer,rtca)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platecolonyformationassay)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增殖的变化。7.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体内实验验证rmrp的生物功能,分析血浆rmrp水平变化规律。结果1.与癌旁组织相比,rmrp在68.2%(90/132)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相对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5株胃癌细胞株(ags,bgc-823,hgc-27,mgc-803和sgc-7901)中的rmrp表达水平显著改变。2.qrt-pcr结果显示,rmrp表达水平只在胃癌前病变组织(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显著降低,在胃良性病变(胃溃疡和胃炎)组织中没有明显改变,显示出良好的胃癌相关性。3.克隆测序技术证明血浆、胃液中存在rmrp。血浆和胃液gapdhmrna水平恒定,是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体液lncrna水平的理想参照。4.冻融试验和不同时间、温度放置试验结果显示血浆和胃液rmrp水平基本不变,体液rmrp的稳定性可满足临床常规分析要求。细胞上清试验显示体液rmrp来源于细胞主动分泌。5.相对健康人群,血浆RMRP水平在胃癌患者群体中显著升高,胃癌术后随着肿瘤组织的切除明显回落;胃癌患者组的胃液RMRP水平显著升高。血浆和胃液RMRP作为胃癌筛查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胃液RMRP、胃液CEA和血清CEA更可提高胃癌检出率。6.胃癌组织RMRP的表达水平与Borrmann分型(P=0.002)、侵袭程度(P=0.037)、淋巴结转移(P=0.014)、周围神经侵袭(P=0.008)以及组织CEA(P0.001)和CA19-9(P=0.003)表达情况密切相关。胃癌患者术前血浆RMRP水平与胃癌直径大小(P=0.031)、胃癌分期(P=0.038)、侵袭程度(P=0.017)和组织CEA表达情况(P=0.032)正相关,而术后2 w血浆RMRP回落程度与淋巴结转移(P=0.040)和组织CEA表达情况(P=0.049)密切相关。7.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证明沉默RMRP表达能显著抑制肿瘤增殖,而上调RMRP表达则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8.沉默细胞RMRP表达能使细胞周期显著阻滞于G0/G1期;相反,上调细胞RMRP表达水平后,能促进细胞周期从G0/G1期过渡到S期。进一步研究发现,RMRP可充当miR-206海绵,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Cyclin D2表达发挥其细胞周期调控效应。结论经体内和体外机制研究,从正反两方面证明RMRP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样本临床标本分析显示,RMRP是胃癌筛查和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关键词】: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 RMRP 肿瘤标志物 分子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2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6
  • 引言16-19
  • 1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9-22
  • 1.1 研究内容19-21
  • 1.1.1 建立多种样本lnc RNA提取与定量分析方法19
  • 1.1.2 组织RMRP表达水平检测19
  • 1.1.3 血浆RMRP水平检测19
  • 1.1.4 胃液RMRP水平检测19-20
  • 1.1.5 系统分析体液中RMRP来源,明确体液RMRP生物学特性20
  • 1.1.6 细胞转染与转染效率20
  • 1.1.7 沉默和上调RMRP水平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20
  • 1.1.8 建立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体内验证RMRP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20
  • 1.1.9 分析RMRP影响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20
  • 1.1.10 其它lnc RNA与胃癌关系的研究20-21
  • 1.2 技术路线21-22
  • 2 材料与方法22-35
  • 2.1 材料22-24
  • 2.1.1 主要仪器22-23
  • 2.1.2 主要试剂23-24
  • 2.1.3 实验标本24
  • 2.1.4 细胞株24
  • 2.1.5 实验动物24
  • 2.1.6 伦理批准及受试者知情权24
  • 2.2 方法24-35
  • 2.2.1 样本的采集与保存24-25
  • 2.2.2 样本总RNA提取25-26
  • 2.2.3 总RNA的定量与完整性检测26
  • 2.2.4 q RT-PCR检测26-29
  • 2.2.5 细胞培养29-30
  • 2.2.6 pc DNA3.1-RMRP表达质粒的构建与扩增30-32
  • 2.2.7 RMRP靶向si RNA设计与化学合成32
  • 2.2.8 RTCA检测细胞增殖32
  • 2.2.9 流式细胞术32-33
  • 2.2.10 细胞平板克隆形成试验33
  • 2.2.11 动物实验33-34
  • 2.2.12 血浆RMRP来源与稳定性实验34
  • 2.2.13 统计分析34-35
  • 3 实验结果35-74
  • 3.1 多种样本RNA提取与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35-39
  • 3.1.1 利用Trizol提取组织总RNA,改良Trizol LS法提取血浆、胃液总RNA35-36
  • 3.1.2 非变性 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RNA完整性36
  • 3.1.3 实时荧光q RT-PCR测定样本RMRP36-37
  • 3.1.4 q RT-PCR产物进行克隆后测序证实样本RMRP存在性37
  • 3.1.5 确认血浆和胃液GAPDH水平恒定,是RT-PCR检测lnc RNA的理想参照物37-39
  • 3.2 q RT-PCR技术检测组织RMRP表达水平39-44
  • 3.2.1 分析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RMRP表达水平的差异39-40
  • 3.2.2 分析胃癌组织RMRP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40-42
  • 3.2.3 分析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RMRP表达水平的差异42-43
  • 3.2.4 横向比较正常胃黏膜组织、良性病变(胃溃疡、胃炎)、癌前病变(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RMRP表达情况43-44
  • 3.3 q RT-PCR技术检测血浆RMRP水平44-50
  • 3.3.1 分析胃癌患者术前、术后2周血浆RMRP水平差异44
  • 3.3.2 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血浆RMRP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44-46
  • 3.3.3 分析胃癌患者术后血浆RMRP变化程度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46-48
  • 3.3.4 横向比较健康人、胃癌术前患者、胃癌术后2周患者血浆RMRP水平48
  • 3.3.5 构建ROC曲线确定血浆RMRP作为胃癌筛查标志物的灵敏度与特异度48-50
  • 3.4 q RT-PCR技术检测胃液RMRP水平50-54
  • 3.4.1 分析正常或轻度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胃液RMRP水平差异50
  • 3.4.2 分析胃癌患者胃液RMRP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50-52
  • 3.4.3 构建ROC曲线确定胃液RMRP作为胃癌筛查标志物的灵敏度与特异度52-53
  • 3.4.4 比较胃液RMRP、CEA和血清CEA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检出率53-54
  • 3.5 系统分析体液RMRP来源,明确体液RMRP生物学特性54-56
  • 3.5.1 细胞上清试验初步探究RMRP的来源54-55
  • 3.5.2 血浆反复冻融试验探究体液RMRP稳定性55
  • 3.5.3 血浆不同放置时间和温度试验探究体液RMRP稳定性55-56
  • 3.5.4 构建裸鼠胃癌移植瘤动物模型,验证血浆RMRP水平变化56
  • 3.6 细胞转染与转染效率56-61
  • 3.6.1 构建pc DNA3.1-RMRP表达质粒,合成RMRP靶向si RNA56-57
  • 3.6.2 梯度转染,确认pc DNA3.1-RMRP表达质粒和靶向si RNA最佳转染浓度57-58
  • 3.6.3 验证pc DNA3.1-RMRP表达质粒和靶向si RNA转染效率58-61
  • 3.7 沉默和上调RMRP表达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61-69
  • 3.7.1 沉默和上调胃癌细胞RMRP表达后,实时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增殖变化61-63
  • 3.7.2 沉默和上调胃癌细胞RMRP表达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63-66
  • 3.7.3 沉默和上调胃癌细胞RMRP表达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66-68
  • 3.7.4 细胞平板克隆形成试验(plate colony formation assay)68-69
  • 3.8 建立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体内验证RMRP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69-70
  • 3.8.1 沉默和上调胃癌细胞MGC-803的RMRP表达后,分析其对裸鼠肿瘤生长的影响69-70
  • 3.8.2 分析裸鼠接种肿瘤后,血浆RMRP水平的变化70
  • 3.9 分析RMRP影响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70-73
  • 3.9.1 mi Rcode软件预测RMRP下游mi RNA靶标70-71
  • 3.9.2 构建RMRP - mi R206 Cyclin D2调控网络71
  • 3.9.3 沉默和上调RMRP后,检测Cyclin D2表达水平变化71-73
  • 3.10 其它长链非编码RNA AA174084、HMlinc RNA717与胃癌关系的研究73-74
  • 讨论74-79
  • 全文小结79-80
  • 参考文献80-84
  • 附录A 缩略词84-86
  • 附录B 综述86-103
  • 参考文献97-103
  • 附录C103-104
  • 在学研究成果104-106
  • 致谢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王文奇,刘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2年22期

2 刘文仕,吉建霞;胃癌85例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07期

3 王国仁,程一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10期

4 戈之铮;胃癌的胃镜下诊断[J];胃肠病学;2002年03期

5 王秀玲;胃癌诊断剖析[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6 陈峻青;为完善胃癌的现代外科治疗而共同努力[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年01期

7 陈宪;客观认识螺旋CT对胃癌的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08期

8 乔智红,孙海辉,李慎江;胃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1期

9 陈新文,黄跃衡,罗群英;青壮年胃癌48例分析[J];临床医学;2003年01期

10 何仲恒,吕发金;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放射学实践;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淑兰;魏志杰;殷宇明;;胃癌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丁涛;;超声在诊断胃癌中的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晓康;吕国荣;苏若瑟;;应用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于吉人;;胃癌的术前系统评估[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杨军乐;宁文德;董季平;徐敏;;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张晓鹏;;胃癌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7 张丽红;常维平;黄贤会;;螺旋CT在特殊部位胃癌诊断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静;;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胃癌的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刘池波;梁勇;王海宝;杨林军;梁津逍;;胃癌患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测定及临床意义[A];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厚宾;;腹腔镜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综述)[A];江西省第二届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二次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铮;新技术能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记者 陈青;胃癌患者从“存活”迈向“乐活”[N];文汇报;2010年

3 李楠;胃癌诊断敏感性从不足30%提高到57.4%[N];健康报;2008年

4 通讯员 李楠;胃癌“转化医学”研究见成效[N];上海科技报;2008年

5 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那伟 高树灼;厦门胃癌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N];厦门日报;2009年

6 胡德荣;新型胃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芳;改善饮食习惯 早发现早治疗[N];吉林日报;2006年

8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杨燕贻;胃癌防治有哪些错误观念[N];大众卫生报;2005年

9 特约记者 程守勤;胃癌诊断又有新方法[N];家庭医生报;2003年

10 重庆万州 黄琼;胃癌的手术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大志;基于microRNA 21的调控作用探讨从痰论治胃癌的作用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2 陈悦之;TNFAIP8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对调节胃癌细胞增殖,影响侵袭及迁移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靳斌;胃癌相关抗原MG7-Ag的鉴定和功能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4 张开立;高发区(大连)胃癌发病分子基础的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5 刘希双;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欣;红外谱学与显微成像在胃癌与中药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赵红;昆参颗粒影响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及其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罗治文;胃癌及癌旁组织定量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张建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诊断胃癌标准的建立及对胃癌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张琳;MiR-206-PAX3-MET信号通路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秀梅;胃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傅健飞;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3 彭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对胃癌诊断的意义[D];青岛大学;2013年

4 侯小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组织蛋白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王华秀;激光拉曼光谱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李响;三维超声参数与进展期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数量的相关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闫玉兰;影响胃癌术后预后及复发的多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8 米婷;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天舟;腹腔镜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平;胃癌组织中诱捕受体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65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665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