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与手术疗效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9 13:02
本文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与手术疗效的分析
【摘要】:背景: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组织间叶源性肿瘤。它起源于胃肠道间充质干细胞一Cajal细胞,胃肠间质瘤可发生在消化道的所有器官,多见于胃和小肠。大部分GIST具有潜在恶性风险,多数为膨胀性生长,而不是浸润性生长;邻近器管很少受侵犯,淋巴管浸润极少见,所以局部切除足够。GIST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手术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开腹切除GIST有难以避免的缺点,如刀口疼痛,刀口感染率高,严重时出现刀口裂开,刀口疝等并发症。而内镜下治疗GIST具有创伤小,身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GIST淋巴管浸润极少见,所以不主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GIST的这一生物学特点使其极适合内镜下治疗。目前,随着对胃肠间质瘤治疗手段研究的增多,内镜下胃肠间质瘤治疗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与开腹手术GIST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现仍很少见。目的:探讨GIST的临床特征,提高胃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防止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比较内镜下胃肠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胃肠间质瘤切除术两种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总结内镜下胃肠间质瘤切除术的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外科手术、内镜下全瘤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的185例患者,其中80例患者内镜下治疗,外科开腹手术10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学,比较内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转移率、死亡率和总住院费用。结果:1.一般材料:内镜治疗组80例,开腹手术组105例。内镜组男女比例为11:9,开腹手术组为11:1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平均年龄内镜组为54.6±3.5(范围:25—71)岁,开腹手术组为55.9±2.9(范围:20~85)岁,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内镜治疗组中症状为腹胀17例、腹痛21例、上消化道出血23例,排便习惯改变5例,进行性吞咽困难2例,体检发现9例、其它主诉3例;开腹手术组中腹胀19例、腹痛35例、体检发现12例、上消化道出血25例、排便习惯改变5例、进行性吞咽困难4例、其它主诉5例,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2.实验室检查:内镜组80例患者中大便常规潜血阳性者22例,CEA、CA125轻度升高者3例,肝功能提示白蛋白、总蛋白轻度降低者21例,血红蛋白下降者34例;开腹组105例中大便常规潜血阳性者35例,CEA、CA125轻度升高者5例,肝功能提示白蛋白、总蛋白轻度降低者30例,血红蛋白下降者51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3.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内镜组胃镜检查63例,阳性率65.1%;结肠镜检查18例,阳性率33.3%,腹部及盆部CT检查54例,阳性率85.2%;腹部B超检查58例,阳性率72.4%;消化道钡餐检查15例,阳性率53.3%;超声内镜检查9例,阳性率100%;开腹组胃镜检查87例,阳性率72.4%;结肠镜检查17例,阳性率29.4%;腹部及盆腔CT检查75例,阳性率86.7%;腹部B超检查78例,阳性率76.9%,消化道钡餐检查21例,阳性率57.1%,超声内镜检查12例全部为阳性,诊断符合率100%。4.病理与免疫组化:肿瘤大小:内镜组2.4±1.3cm(1.0-5.0),开腹组4.3±2.6cm(1.0-1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肿瘤部位:(内镜组:食管12例,胃49例,结肠9例,直肠10例,其他0例;开腹组:食管4例,胃69例,结肠5例,直肠2例,小肠22例,其他2例)。肿瘤性质:内镜组极低危风险49例,低危风险20例,中危风险11例,高危风险0例;开腹组极低危风险56例,低危风险28例,中危风险13例,高危风险8例。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本研究中镜下肿瘤细胞形态梭形细胞为主型123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3例、其它多形型细胞形态49例。内镜组:CD117阳性表达者72例,阳性率90%,CD34阳性者56例,阳性率70%,SMA阳性者29例,阳性率36.3%,S-100阳性者18例,阳性率22.5%;开腹组:CD117阳性表达者97例,阳性率92.4%,CD34阳性者76例,阳性率72.4%,SMA阳性者36例,阳性率34.3%,S-100阳性者16例,阳性率17.1%;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5.治疗:内镜组8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56.5±54.2 min(范围:59.0~235.0)min;开腹组10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6.9±58.4(范围:59.0~254.0)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肛门排气时间内镜组短于开腹组(内镜组:1.4±0.8天,开腹组:4.8±2.1天)。术后住院时间内镜组短于开腹组(内镜组:5.6±2.3天,开腹组:10.7±3.5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内镜治疗组和开腹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住院费用内镜组29583.4±7358.2元,开腹组32785.2±17680.5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结论:1、GIST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检查缺乏特异性。2、超声内镜与影像检查是术前提示GIST的主要方法,但确诊仍需病理和免疫组化。3、GIST内镜下治疗安全、可行、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有望成为外科手术以外的首选方案之一,较大的GIST仍应该选择开腹手术。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诊断 内镜 病例对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
【目录】:
- 中文摘要2-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10-13
- 1.1 研究对象10
- 1.1.1 研究对象来源10
- 1.1.2 内镜下治疗纳入标准10
- 1.1.3 外科手术标准10
- 1.2 方法10-13
- 1.2.1 内镜治疗组的方法10-11
- 1.2.2 外科开腹治疗组的方法11
- 1.2.3 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11
- 1.2.4 对比指标11
- 1.2.5 统计学方法11-13
- 第二章 结果13-18
- 2.1 一般资料13
- 2.2 实验室检查13-14
- 2.3 辅助检查14-15
- 2.4 病理与免疫组化15-16
- 2.5 治疗16-17
- 2.6 随访结果17-18
- 第三章 讨论18-22
-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5
- 综述25-32
- 参考文献29-3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2-33
- 致谢33-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光龙;贺梁;;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J];医学新知杂志;2007年04期
2 许春芳,朱兰香,陈卫昌;胃间质瘤的内镜、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700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7008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