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乳腺肿块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乳腺肿块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乳腺肿块 超声弹性评分 应变率比值 面积比值
【摘要】:目的:研究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相关参数对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和弹性成像技术对入选的86例患者105个乳腺肿块进行检查,观察和记录肿块的灰阶超声特征、弹性硬度评分、弹性应变率比值、弹性面积比及肿块距体表的最短垂直距离。以患者的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回顾性分析灰阶超声和弹性模式的图像特征,并比较各弹性参数的诊断价值。根据病理诊断将病灶分组,并将每个肿块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和面积比值绘制成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判断指标的临床价值,并寻找最佳界值点。结果:(1)86例患者的105个乳腺肿块使用高频灰阶成像共正确诊断的恶性、良性病灶数分别为42、44个,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2.35%(42/51)、81.48%(44/54)、81.90%(86/105)。根据弹性硬度评分正确诊断的恶性、良性病灶数分别为41、46个,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为85.42%(41/48)、80.70%(46/57)、82.86%(87/105)。综合应用以上两种方法诊断共正确诊断的恶性、良性病灶数分别为49、48个,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为90.74%(49/54)、94.12%(48/51)、92.38%(97/105)。(2)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肿块分为良、恶性两组,并以每个肿块的面积比值预测诊断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21,诊断的最佳界值点为1.18,其诊断恶性病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9.63%(43/54)、82.35%(42/51)、80.95%(85/105)。以每个肿块的弹性应变率比值预测诊断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52,诊断的最佳界值点为1.58,其诊断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为84.00%(42/50)、81.82%(45/55)、82.86%(87/105)。结论:1.弹性硬度评分、应变率比值、面积比对判断乳腺肿块的性质均具有较高价值,但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相比于高频灰阶超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弹性成像的三个相关性参数间诊断的准确性也无显著差异。2.弹性硬度评分联合灰阶成像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高于单一应用弹性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本组实验通过对照病理诊断结果绘制ROC曲线,得到应变率比值和面积比的最佳界值点分别为1.58和1.18。
【关键词】:乳腺肿块 超声弹性评分 应变率比值 面积比值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1;R737.9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前言13-17
- 研究内容与方法17-21
- 1. 研究内容17
- 2. 材料与方法17-19
- 2.1 研究对象17
- 2.2 仪器设备17
- 2.3 超声检查方法17-18
- 2.3.1 高频灰阶超声检查18
- 2.3.2 UE检查18
- 2.4 图像分析18-19
- 2.4.1 高频灰阶声像图描述18-19
- 2.4.2 UE图像分析19
- 2.4.2.1 UE评分标准19
- 2.4.2.2 弹性应变率比值法19
- 2.4.2.3 面积比19
- 2.4.2.4 乳腺肿块的深度19
- 2.5 诊断标准19
- 3. 统计方法19-20
- 技术路线20-21
- 结果21-32
- 1 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21-22
- 1.1 一般临床资料21
- 1.2 病理结果21-22
- 2 依据高频灰阶图像特征诊断乳腺肿块性质的分析22-24
- 2.1 良恶性肿块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差异性分析22-23
- 2.2 高频灰阶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对照23-24
- 3 乳腺肿块依据弹性成像参数的诊断分析24-25
- 3.1 乳腺肿块超声弹性评分情况24
- 3.2 弹性硬度评分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对照24-25
- 4 乳腺肿块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的分析25-26
- 5 乳腺肿块超声弹性图与灰阶超声图的面积比值的分析26-28
- 6 高频灰阶超声与各弹性成像参数诊断乳腺肿块价值的比较28-29
- 7 综合应用弹性硬度评分和灰阶超声的诊断价值29-30
- 8 不同深度的三组乳腺肿块间硬度评分的分析30-32
- 讨论32-41
- 1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32-34
- 2 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34-38
- 2.1 高频灰阶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分析34-35
- 2.2 UE相关参数诊断乳腺肿块的分析35-37
- 2.3 高频灰阶成像与UE成像联合应用的诊断分析37-38
- 3 乳腺肿块深度对弹性成像诊断的影响分析38-39
- 4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39-41
- 结论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9
- 附录49-52
- 综述52-62
- 参考文献58-62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高;腹腔内游动性肿块7例触诊经验[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周星,于明,左梦玲;肺周边部肿块的声像图与病理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2年03期
3 胡世滨,杨建明;附睾肿块55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3年11期
4 葛菁芳,王秋艳,邹韧;儿童后腹膜肿块CT与B超表现[J];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7年01期
5 王丽萍;;自检九种肿块病兆[J];健康向导;2012年03期
6 潘静云;;彭怀仁治肿块类疾病经验撷萃[J];中医文献杂志;2006年02期
7 陈曼,龚新环,王枫钊;82例恶性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价值的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年12期
8 陈宪,吴月兵,夏康适;孤立性肺肿块的高分辨率CT扫描[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3年03期
9 杨雄明;张永东;陈尚宇;刘娟;;鼻腔肿块性病变的CT诊断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3年05期
10 杨晓明,胡懋华,解毓章,严洪珍,刘鸿瑞,王德田;孤立性肺肿块与肺动静脉关系的X线—病理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淑杰;辛英;李娜;;放射治疗中局部感染肿块处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李桂清;韩玉莉;;西黄丸治疗舌下肿块3例[A];西黄丸临床应用研究论文集[C];2009年
3 陈明亮;简丹;龙娟;肖志平;谢红付;;蓝色橡皮疱痣综合症[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杨文起;杨继梅;;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袁军;徐彬;董敏;崔艳;蒲仕军;;乳腺肿块的CT诊断价值[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左书耀;王国明;王叙馥;张勤;邵文博;;~(131)Ⅰ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转移性肿块的疗效探讨[A];第三届全国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霍阜珍;李茹琴;;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振中;基于X线图像的乳腺肿块检测与分类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男;基于PCA的乳腺肿块辅助诊断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2 王玉强;乳腺不可触及肿块中医辨证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颖;基于SVM的乳腺肿块分层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汪湍;数字x线摄影肿块边缘及周围征象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金振成;数字乳腺X线图像肿块区域的增强与检测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段寅;高频超声诊断和定位切除乳腺不可触及肿块的临床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7 叶桂宏;超声诊断在外围型胸腔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黄秋婷;超声断层显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初步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9 柯尔挺;基于视觉感知信息的乳腺钼靶肿块辅助诊断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高维强;乳腺肿块超声征象与病理对比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9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71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