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XPC蛋白缺失对膀胱癌细胞自噬影响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4:27

  本文关键词:XPC蛋白缺失对膀胱癌细胞自噬影响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噬 膀胱癌 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 DNA损伤


【摘要】:背景与目的: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蛋白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中最早的损伤识别因子,在DNA的损伤应答及维持细胞遗传稳定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自噬是细胞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一个维持稳态的生命过程,具有降解蛋白质及清除细胞器的能力,在生物体正常发育及应对、处理环境威胁时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自噬同样参与到DNA损伤应答过程中,并在DNA损伤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们早期研究中发现,作为最早的损伤识别因子,XPC还扮演很多其他角色,但其是否参与自噬,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针对XPC蛋白缺失对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线索。方法:我们利用课题组已建好的稳定抑制XPC蛋白表达的膀胱癌T24及HEK293细胞模型;使用氯喹(chloroquine,CQ)抑制自噬小体的降解,从而更好的观察自噬小体的积累情况;使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XPC干扰前后自噬表征蛋白LC3Ⅱ的表达情况;瞬时转染GFP-LC3,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荧光聚集情况;CCK-8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技术观察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干扰XPC后,自噬小体聚集减少,GFP-LC3荧光明显聚集的细胞比例降低;2.使用顺铂诱导细胞自噬发生,发现干扰XPC后,自噬小体聚集减少,GFP-LC3荧光明显聚集的细胞比例降低;3.使用顺铂持续刺激HEK293细胞,干扰XPC后LC3Ⅱ的表达趋势发生改变:HEK293NC细胞对顺铂反应缓慢,为逐渐上升后逐渐下降;而HEK293shXPC细胞对顺铂反应迅速,在迅速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4.使用顺铂持续刺激膀胱癌T24细胞,发现干扰XPC后LC3Ⅱ的表达趋势发生改变:膀胱癌T24NC细胞对顺铂反应缓慢,为逐渐上升;而膀胱癌T24sh XPC细胞对顺铂反应迅速,在迅速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5.干扰XPC后,HEK293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增强,DNA损伤应答相关蛋白p-ATM(S1981)、p53表达均上调;膀胱癌T24细胞对顺铂敏感性降低,DNA损伤应答相关蛋白p-ATM(S1981)表达上调、p53表达下调。结论:XPC蛋白缺失后,HEK293细胞及膀胱癌T24细胞的自噬降低,同时在顺铂诱导的DNA损伤下自噬降低,HEK293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强,而膀胱癌T24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降低;探讨XPC蛋白缺失导致自噬下降造成两种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敏感性结局差异的分子机制,发现p53的诱导状态可能在细胞是否发生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自噬 膀胱癌 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 DNA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14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英文摘要5-7
  • 中文摘要7-9
  • 第一章 前言9-12
  • 第二章 XPC蛋白缺失对自噬的影响12-24
  • 2.1 材料与方法12-17
  • 2.2 结果17-22
  • 2.3 讨论22-23
  • 2.4 小结23-24
  • 第三章 XPC蛋白缺失对顺铂诱导自噬的影响24-34
  • 3.1 材料与方法24-28
  • 3.2 结果28-32
  • 3.3 讨论32-33
  • 3.4 小结33-34
  • 第四章 XPC蛋白缺失后自噬对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34-46
  • 4.1 材料与方法34-37
  • 4.2 结果37-43
  • 4.3 讨论43-45
  • 4.4 小结45-46
  • 全文总结46-47
  • 参考文献47-51
  • 文献综述 DNA损伤与自噬51-60
  • 参考文献57-60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青;郑民华;;自噬的分子机制与病理生理意义[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年04期

2 何韬;王海杰;谭玉珍;;自噬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3 张志才;邵增务;;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1期

4 赵勇;师长宏;伍静;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5 王梅;李庆林;;自噬与癌症的治疗[J];安徽医药;2010年08期

6 伍静;赵勇;师长宏;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20期

7 王雄;谭璐;;自噬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10期

8 卞龙艳;;运动与自噬的关系进展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王伟;徐忠东;陶瑞松;;肿瘤发生过程中自噬与凋亡关系的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光辉;;自噬与疾病[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雪;漆永梅;张迎梅;;镉、活性氧自由基与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秦正红;粱中琴;陶陆阳;黄强;刘春风;蒋星红;倪宏;邢春根;;自噬在细胞生存与死亡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秦正红;;自噬与肿瘤和神经细胞生存——药物作用的新靶位[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芹;丁壮;;自噬功能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胡晨;张璇;滕衍斌;胡海汐;周丛照;;家蚕中自噬相关蛋白Atg8的结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陈希;李民;Xiao-Ming Yin;李林洁;;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自噬的化合物对Atg9的依赖性不同[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陈涓涓;敬静;蔡元博;张俊龙;;针对活体细胞自噬行为的发光金属配合物的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宁晓洁;钟自彪;王彦峰;付贞;叶启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肝细胞自噬[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吴晓琦;李丹丹;邓蓉;江山;杨芬;冯公侃;朱孝峰;;CaMKKβ磷酸化Beclin 1调控自噬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周鸿雁;裴中;陈杰;申存周;钱浩;刘妍梅;冼文彪;郑一帆;陈玲;;线粒体动力改变参与了LRRK2突变导致的自噬[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在《科学》发文揭示自噬调控的重要机制[N];新清华;2012年

2 周飞 张粹兰;花榈木“自噬”可抗癌[N];广东科技报;2011年

3 张明永;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盛楠;转录因子p8调控自噬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皮会丰;DNM1L蛋白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镉致肝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李倩;miRNAs介导的自噬抑制在类鼻疽杆菌感染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黎炳护;激活TRPV1诱导自噬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陈江伟;自噬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李荣荣;自噬在布比卡因肌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7 王维;NF-κB信号通路参与介导的自噬在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刘春朋;日粮硒缺乏对鸡肝脏蛋白质组学及自噬变化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梁蓓蓓;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2调控细胞自噬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袁扬;线粒体自噬的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红;Jnk2通过smARF的降解来调控压力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及组织损伤[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洪永桃;自噬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及甲氨蝶呤对自噬的影响[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李宁;自噬在吗啡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冰;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及凋亡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王存凯;microRNA-30a-5p通过抑制自噬阻止肝星状细胞激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宇程;泛素连接酶HOIL-1L在线粒体自噬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7 唐芙蓉;自噬对奶山羊雄性生殖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军童;肾损伤分子1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9 包勇;Kap1在LBH589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自噬形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魏园玉;P53缺失型HL-60白血病细胞内Nucleostemin下调对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活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2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722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2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