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as突变引起小鼠白血病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Nras突变引起小鼠白血病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Nras基因突变小鼠 端粒酶敲除小鼠 G-CSF 白血病 辐照 骨髓移植
【摘要】:Nras基因突变引起人类白血病,但是具体机制不清楚。造血系统特异的Nras基因突变条件敲入小鼠在六个月时发生白血病。研究发现,Nras信号通路对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高度敏感。GM-CSF与G-CSF都可以促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生存增殖。G-CSF能促进干细胞增殖,但G-CSF介导的干细胞增殖是否可以促进白血病的发生是未知的。我们把G-CSF试剂注射到移植Nras基因突变小鼠体内,观察G-CSF是否可以促进Nras基因突变条件敲入小鼠迅速发生白血病。结果显示注射G-CSF没有明显地促进Nras突变引起的白血病作用。有证据表明在年老的造血微环境可以促进干细胞的增殖,但是衰老的微环境是否能快速诱发白血病的发生是未知的。第二代端粒酶敲除小鼠(G2Terc-/-)端粒缩短,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微环境的衰老。为研究造血干细胞微环境衰老对Nras突变引起白血病的作用。我们把Nras基因突变小鼠的骨髓细胞移植到致死剂量照射的G2Terc-/-小鼠体内。但是G2Terc-/-小鼠很快死亡,分析没有发现白血病的表型出现。可能是因为G2Terc-/-小鼠为早衰模型,对致死剂量辐射(160kv,4m A--0.2Gy/min,40min)非常敏感,最终导致G2Terc-/-小鼠获得白血病前死亡。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G-CSF试剂注射Nras基因突变小鼠体内并没有促发白血病。由于G2Terc-/-小鼠对致死剂量照射敏感,因此无法确定衰老微环境是否促发Nras突变引起的白血病。
【关键词】:Nras基因突变小鼠 端粒酶敲除小鼠 G-CSF 白血病 辐照 骨髓移植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7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1.引论10-18
- 2. 材料与方法18-37
- 2.1 实验动物、试剂及相关仪器18-20
- 2.1.1 实验动物18
- 2.1.2 试剂18-19
- 2.1.3 主要实验仪器19-20
- 2.2 实验方法20-37
- 2.2.1 G2 Terc-/-基因敲除小鼠的建立及PCR方法鉴定G2 Terc-/-和Nras/Vav-icre小鼠基因型20-25
- 2.2.1.1 G2Terc-/-基因敲除小鼠的建立20-22
- 2.2.1.2 盐析法提DNA方法22
- 2.2.1.3 G2基因敲除小鼠及Nras/Vav-icre小鼠PCR方法鉴定小鼠基因型22-25
- 2.2.2 小鼠骨髓细胞的分离,,脾脏和胸腺,淋巴结的称重25-27
- 2.2.2.1 实验准备25
- 2.2.2.2 小鼠骨髓细胞的分离25-26
- 2.2.2.3 脾脏和胸腺,淋巴结组织的称重26-27
- 2.2.3 外周血检测27-28
- 2.2.4 Giemsa染色方法28
- 2.2.5 受体小鼠辐照28-29
- 2.2.6 骨髓细胞冻存与复苏29-30
- 2.2.7 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比例30-32
- 2.2.8 全骨髓移植32
- 2.2.9 磁珠法富集造血干细胞及进一步染色分选32-33
- 2.2.10 G-CSF促进骨髓干细胞体外克隆形成实验33
- 2.2.11 G-CSF腹腔注射实验33-34
- 2.2.12 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骨髓细胞中淋系细胞和髓系细胞34-35
- 2.2.13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各系细胞数量和比例35
- 2.2.14 Nras骨髓细胞移植到WT受体小鼠制备实验35-37
- 3.结果分析37-55
- 3.1 PCR鉴定基因型37-38
- 3.2 Nras基因突变小鼠6个月时发生白血病的重复实验38-42
- 3.2.1 体重及其器官的称重38-39
- 3.2.2 白细胞数目检测39-40
- 3.2.3 Giemsa染色40
- 3.2.4 骨髓干细胞流式分析图40-41
- 3.2.5 骨髓B.M细胞流式分析41-42
- 3.3 辐照剂量的测定实验42-43
- 3.4 G-CSF药效测试的体外实验43-44
- 3.5 G-CSF药效测试的体内实验44-45
- 3.6 Nras-WT小鼠注射G-CSF实验45-46
- 3.7 NRAS基因突变小鼠细胞移植到G2小鼠体内46-55
- 3.7.1 体重及其器官的称重47-48
- 3.7.2 血球计数分析48-49
- 3.7.3 骨髓干细胞流式分析49
- 3.7.4 骨髓T,B,M细胞流式分析49-52
- 3.7.5 骨髓细胞MPP.GMP.MEP.CLP流式分析52-55
- 4.讨论55-57
- 5. 结论与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附属瑞金医院中法联合实验室探究白血病发生机制新思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8期
2 王凤文;;国内白血病研究概况[J];广西卫生;1979年04期
3 陆华中;;白血病治愈的可能性与前景[J];医学与哲学;1990年03期
4 梁实;雷国学;;对白血病发生发展及其治疗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1992年11期
5 褚建新;白血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年03期
6 ;白血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7年05期
7 赵成会;;白血病最爱袭击儿童[J];医药与保健;2009年03期
8 萍蓉;关于白血病的话题——访北京协和医院血液专家李蓉生教授[J];百科知识;1997年06期
9 宁兆民;;白血病的地域分布[J];祝您健康;2000年03期
10 徐锦华,张永平,张晓春,乔慧,吴晓东;265例成人白血病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秀敏;郇天笑;白增亮;;基因多态性对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郑春荣;彭映;徐东升;孙铭阳;;青少年白血病流行病学分析[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晶;施旭光;蓝绍颖;;南通市成人白血病危险因素的1:2病例对照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4 罗静;曾东风;梁雪;孔佩艳;;供者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马军;;白血病的治疗进展[A];第15届全国肿瘤内科治疗学习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段峗;开金龙;夏小军;李雪松;姚金华;;庆阳市中医院10年276例白血病发病情况分析[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冬云;陈信义;田劭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苏伟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颅内浸犯一例报导[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开澜;刘新月;杨海燕;;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初步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高力;陈幸华;张曦;高蕾;刘耀;张诚;彭贤贵;司英健;王庆余;;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建新;白血病并不偏爱儿童[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褚建新;白血病不偏爱儿童[N];健康报;2003年
3 武汉协和医院 石威 (医学博士);白血病和装修房子的关系[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童春容 北京市道培医院血液科主任;三种因素或致白血病[N];大众科技报;2011年
5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银春林 肖杨(专家指导);哪些因素可致白血病[N];家庭医生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陈飒 崔伟历;白血病面面观[N];广东科技报;2006年
7 岳阳;我国科学家在白血病 研究领域获突破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峰;让孩子远离白血病的阴影[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9 记者 胡德荣;我国学者发现白血病新致病基因[N];健康报;2011年
10 河北省秦皇岛市肿瘤医院放疗科 赵成会;谨防“血癌”袭击儿童[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基;微波在白血病无损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2 张伶;VEGF反义寡核苷酸抗白血病血管新生和增强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3 胡晓霞;白血病环境对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 赵月莹;白血病NASCT患者CTL克隆细胞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5 刘新月;白藜芦醇抗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琨;氯化甲基汞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严匡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衍生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自身白血病特异性T细胞反应[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8 荆春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白血病(肿瘤)发病中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7年
9 马小彤;白血病诊疗免疫基础的若干探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10 王亮;G-CSF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材;白血病危险因素及住院费用变化趋势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连雪琪;多壁碳纳米管体内应用对小鼠免疫应答和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3 安瑞;Nras突变引起小鼠白血病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靳容;某核设施周围人群白血病发病调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5 陈东周;安徽省涡阳县1992~2001年白血病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6 蔡学瑜;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7 李晓莉;近几十年山东省白血病死亡率变化及大蒜素抗白血病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吴双;1241例白血病流行特征及直接经济负担评价[D];兰州大学;2014年
9 董征;小鼠粒单细胞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白血病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0 聂波;RT-PCR检测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昆明医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725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72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