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调节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调节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xCT sut 细胞 乳腺癌细胞 自体吞噬 上皮细胞间质化
【摘要】:研究目的:第一部分: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x CT)是氨基酸转运系统的功能性亚基,细胞膜上x CT的表达与细胞摄取胱氨酸关系密切,而胱氨酸是细胞内合成谷胱甘肽(GSH)所必不可少的,对维持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GSH是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在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中起重要作用。Sut突变小鼠,是经典的Hermansky Pudlak综合症小鼠模型,在sut细胞中,由于编码x CT蛋白的Slc7a11基因的突变,编码的蛋白变为x CT-sut,其C-端的9个氨基酸替代了野生型x CT的C-端20个氨基酸。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x CT缺陷能够抑制sut细胞的生长,并通过JNK信号通路触发细胞凋亡,但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凋亡细胞只占死亡细胞的一部分,其他死亡细胞是通过何种途径死亡的还不清楚。因此我们选取x CT缺陷的小鼠黑色素细胞sut作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x CT缺陷诱导细胞死亡的机制。第二部分: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过去20年中大多数国家的发病率持续增长。癌细胞的转移性是乳腺癌高致死率的首要原因,癌细胞易发生转移,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了解癌细胞转移的机制是降低癌症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x CT在多种高转移癌细胞中表达升高,我们在前期研究中也发现x CT在乳腺癌、肝癌和黑色素瘤中高表达。但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尚未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x CT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为确定sut细胞是否发生自噬,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了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ATG12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自噬标志物LC3-I、LC3-II以及Beclin1蛋白的表达;为确定x CT缺陷是否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sut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我们检测了由内质网应激激活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分子ATF6以及IRE1-XBP1的表达;然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确定Akt/m TOR/p70S6K是否参与x CT缺陷诱导的自噬;最后,用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处理sut细胞,以探讨p38 MAPK信号通路对x CT诱导的自噬的影响。第二部分:我们对人类高转移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转染入SLC7A11-RNAi质粒,敲降x CT,然后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x CT敲降后,MDA-MB-231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改变。利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其自噬相关标志物LC3-I,LC3-II,EMT(上皮细胞间质化)过程相关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以及转录因子Snail表达水平的改变。确定EMT是否参与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转移,以及x CT是否通过自噬途径参与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转移。结果:第一部分:1.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x CT缺陷导致sut细胞中出现了脂滴和自噬体;在x CT缺陷的sut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ATG12的表达升高,自噬相关标志物LC3-II/LC3-I的比值升高,Beclin1蛋白的表达上调;自噬抑制剂3-MA处理sut细胞48h后观察到细胞死亡数量减少。2.在x CT缺陷的sut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激活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分子ATF6的裂解胞质片段(ATF6f)迅速产生,但没有检测到XBP1的裂解片段。3.在x CT缺陷的sut细胞中检测到Akt在Thr308位点、m TOR在Thr2481位点、p70S6K在Thr38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降低。4.苯基丁酸能够促进蛋白折叠以及抑制内质网应激,在x CT缺陷的sut细胞中加入苯基丁酸后,发现Akt在Thr308位点、m TOR在Thr2481位点、p70S6K在Thr38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升高,苯基丁酸的加入抑制了LC3I向LC3II转换。5.在x CT缺陷的sut细胞中,p38 MAPK,ERK磷酸化水平升高,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水平升高;加入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显著抑制了Beclin1的表达升高;加入苯基丁酸抑制了p38 MAPK磷酸化水平及ERK磷酸化水平。第二部分:1.人类低转移乳腺癌细胞MCF-7中x CT的表达明显低于人类高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2.敲降x CT后的MDA-MB-23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划痕的愈合速度明显减慢,穿膜细胞明显减少。3.敲降xCT后,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升高,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降低;敲降x CT前后,MDA-MB-231细胞中转录因子Snail的m RNA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而Snail的蛋白水平降低。4.敲降xCT后,MDA-MB-231细胞中LC3-II/LC3-I的比值增高。结论:第一部分:xCT缺陷能够诱导sut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和自体吞噬。内质网应激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从而介导了x CT缺陷诱导的自噬,最终导致sut细胞的自噬性死亡。第二部分:x CT在人类高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高表达。敲降x CT的表达可以使人类高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发生自噬,降解转录因子Snail,从而抑制EMT,降低人类高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转移能力。
【关键词】:xCT sut 细胞 乳腺癌细胞 自体吞噬 上皮细胞间质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缩略语/符号说明13-15
- 一、xCT缺陷诱导sut细胞自噬性死亡的作用机制研究15-39
- 1.1 前言15-18
- 1.1.1 研究现状、成果15-17
- 1.1.2 研究目的、方法17-18
- 1.2 对象和方法18-30
- 1.2.1 实验对象18
- 1.2.2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18-22
- 1.2.3 实验方法22-30
- 1.3 结果30-35
- 1.3.1 xCT缺陷诱导sut细胞发生自噬及自噬性死亡30
- 1.3.2 xCT缺陷诱导sut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30-32
- 1.3.3 sut细胞中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参与诱导自噬32-33
- 1.3.4 内质网应激通过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调节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33-34
- 1.3.5 sut细胞中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自噬34-35
- 1.4 讨论35-38
- 1.5 小结38-39
- 二、xCT调节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39-53
- 2.1 前言39-40
- 2.1.1 研究现状、成果39-40
- 2.1.2 研究目的、方法40
- 2.2 对象和方法40-44
- 2.2.1 实验对象40-41
- 2.2.2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41
- 2.2.3 实验方法41-44
- 2.3 结果44-50
- 2.3.1 xCT的表达可能与人类乳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相关44-45
- 2.3.2 敲降xCT可以降低人类高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45-46
- 2.3.3 Snail参与xCT对EMT的调控过程46-50
- 2.3.4 降低xCT的表达可使人类高转移乳腺癌细胞发生自噬进而降解Snail50
- 2.4 讨论50-52
- 2.5 小结52-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6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0-61
- 综述 自噬与肿瘤的关系61-72
- 综述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啸原;用“印度阅兵”形容乳腺癌合适吗?[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2 张嘉庆,王殊,乔新民;乳腺癌的现状和远景[J];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3 张维彬,汪波,石灵春;中医药在现代乳腺癌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年01期
4 薛志勇;食物与乳腺癌[J];山东食品科技;2002年04期
5 王旬果,王建军,郑国华;乳腺癌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2年33期
6 陆尚闻;;男人也患乳腺癌[J];环境;2003年12期
7 ;新技术清晰拍摄早期乳腺癌细胞[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8 田富国;郭向阳;张华一;;乳腺癌诊治研究新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年S1期
9 马涛,谷俊朝;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10 郭庆良,谷俊朝;乳腺癌和瘦素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永利;;抗乳腺癌免疫治疗融合蛋白[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郭红飞;;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策略[A];江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庞朋沙;伍会健;;乳腺癌治疗靶标的研究进展[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陆劲松;邵志敏;吴炅;韩企夏;沈镇宙;;新型维甲酸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爱国;胡冰;;乳腺癌临床治疗进展[A];安徽省抗癌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乳腺癌、肺癌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安徽省肿瘤防治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张嘉庆;王殊;乔新民;;乳腺癌的现状和远景[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刘清俊;;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新进展[A];山西省抗癌协会第六届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邵志敏;;21世纪乳腺癌治疗的展望[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9 陈松旺;张明;;乳腺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A];西部地区肿瘤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白霞;傅建新;丁凯阳;王兆钺;阮长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血检有望揭示乳腺癌治疗效果[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记者 郑晓春;乳腺癌细胞扩散基因被找到[N];科技日报;2007年
3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肿瘤中心主任 宋三泰;乳腺癌有了新疗法[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王艳红;抑制DNA修补可消灭乳腺癌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詹建;乳腺癌饮食 两个时期不一样[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辛君;乳腺癌扩散基因“浮出水面”[N];大众卫生报;2009年
7 记者 毛黎;美发现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王丽霞;乳腺癌治疗将有新途径[N];光明日报;2011年
9 王乐 沈基飞;我科学家发现导致乳腺癌耐药的新标志物[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刘霞;一种天然分子能阻止乳腺癌恶化[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红燕;疾病状态下CYP4Z1和4A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药物干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李凯;ID(inhibitor of DNA binding)家族蛋白调控乳腺细胞的分化并影响乳腺癌的预后[D];复旦大学;2014年
3 江一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基因变异检测及其功能论证[D];复旦大学;2014年
4 马邵;酪氨酸去磷酸化增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癌治疗中靶向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姚若斯;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7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表皮—间质转换及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侯培锋;α-酮戊二酸二甲酯(DM-2KG)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发高致瘤性干细胞样乳腺癌细胞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丽丽;分泌蛋白SHON调控乳腺癌细胞EMT的分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丽艳;PI3K抑制剂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乳腺癌协同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朴俊杰;乳腺癌差异基因筛选及PAIP1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10 汪[?如;染色体6q25.1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文英;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D];郑州大学;2011年
2 贾晓菲;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癌病理及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靳文;乳腺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吴坤琳;TLR4/MyD88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葛广哲;树,
本文编号:739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73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