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TET2在胃癌的表达与胃癌转移、预后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3:34

  本文关键词:TET2在胃癌的表达与胃癌转移、预后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胃癌 TET2 E-钙黏蛋白 转移 预后


【摘要】:研究背景DNA胞嘧啶甲基化是指基因组特定区域生成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 C),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在生物发育、基因组印迹和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mC可经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蛋白家族羟化后生成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启动DNA去甲基化过程。TET蛋白家族有3位成员,分别是TET1、TET2和TET3。TET蛋白氧化5-m C生成5-hmC,后者进一步被转化为5-甲酰胞嘧啶(5-formylcytosine,5-fC)和(或)5-羟基胞嘧啶(5-carboxylcytosine,5-caC)。遗传学研究表明TET蛋白家族成员通过修饰DNA去甲基化,在基因组DNA主动去甲基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TET蛋白家族参与生物生长发育,与多种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对TET蛋白家族和5-hmC生物学功能的深入认识,TET蛋白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亦受到重视。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胃癌发生与环境和饮食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相关。近年来,胃癌发生过程中表观遗传学修饰所扮演的角色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方向。虽然早有文献表明,基因转录可以被异常甲基化作用,从而促进基因突变,增加染色体结构的不稳定性等多重机制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但是TET蛋白家族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全面和确切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检测TET蛋白家族成员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进展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认识异常表观遗传事件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初步基础。研究目的检测TET蛋白家族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胃癌组织TET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一步检测胃癌组织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量,分析TET2与E-ca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TET2是否与胃癌转移相关,为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实验分组:胃癌组织及胃癌癌旁组织两组。实验步骤:he染色再次明确石蜡标本胃癌诊断后,肿瘤及部分癌旁区域制备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tet蛋白家族和e-cad的表达情况,由两位病理医师根据免疫组化积分打分法(immnohistochemicalsemi-quantitativeremmelescoringsystem,irs)对染色结果分别进行评分,即:免疫组化染色的评分同时考虑免疫反应染色强度(stainingintensity,si)和阳性细胞百分比(positivepercent,pp)。si分值:0分为未见阳性细胞,1分为细胞阳性染色最强处呈现弱阳性,2分为阳性,3分为可见强阳性染色的细胞;pp分为5级:0分为无染色阳性区域,1分为阳性染色区域≤10%,2分为阳性区域介于11%~50%,3分51%~80%,当阳性染色区域80%时为4分。ihc得分=si×pp。最后按得分将结果区分为高表达与低表达两组:低表达即0≤积分≤4分,评分4分为高表达。对本组胃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获取患者基本资料、相关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信息。分析tet蛋白家族、e-cad表达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探讨tet2与e-cad表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获取胃癌癌旁组织29例及胃癌组织100例。免疫组化检测tet蛋白家族表达情况,发现tet蛋白家族在胃癌中的表达相较于癌旁组织表达下降(均p0.05)。2.tet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tnm分期有关(均p0.05);tet2表达与肿瘤的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te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tet1和tet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无关(均p0.05);tet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相关(p0.05),tet2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长于tet2低表达(p0.05)。4.相较于胃癌癌旁组织,e-cad在胃癌中的表达下降,其表达与胃癌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5.分析tet2、e-cad与无转移生存时间的关系,tet2蛋白、e-cad低表达患者无转移生存时间短于其高表达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胃癌组织中tet2与e-cad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tet2高表达的病例中,有65.4%的组织e-cad也呈高表达;tet2低表达的病例中,有90.5%的患者e-cad低表达。研究结论1、相较于胃癌癌旁组织,TET蛋白家族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TET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提示TET蛋白家族参与胃癌演进;2、TET2在胃癌中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提示TET2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相关;3、TET2和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且与胃癌无转移生存期相关,提示TET2可能参与了胃癌转移。
【关键词】:胃癌 TET2 E-钙黏蛋白 转移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2
【目录】:
  • 缩略语表4-6
  • 英文摘要6-9
  • 中文摘要9-12
  • 1. 前言12-15
  • 2. 材料与方法15-20
  • 3. 结果20-29
  • 4. 讨论29-32
  • 全文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6
  • 文献综述 TET基因家族与 5-hm C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36-46
  • 参考文献42-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医药防治胃癌癌前病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06期

2 施俊,孙大志,许玲;胃癌证型探索及其本质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刘峰;;胃癌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6年04期

4 吴开春;方莹;;胃癌的分子预警[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年02期

5 张文来;刘文全;;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药实验及治疗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5期

6 苏秀丽;金建军;;胃癌癌前病变的治疗现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7 冯宁宁;姜树民;;论胃癌癌前病变中医病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丁万寿;祁小兰;;胃癌与癌前病变的关系研究[J];中外医疗;2012年36期

9 胡玲;龚琳;劳绍贤;;中医药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年02期

10 许利军;;浅谈应用中医药辅助治疗胃癌的临床进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应馨;徐恒卫;崔立新;云涛;;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相关药理作用机理[A];2006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顾正标;冯新格;陆红;;中药治疗胃癌的现状[A];2008全国消化肿瘤新技术治疗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尚香;田耀洲;;中医药对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现状[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曹丽萍;沈洪;刘增巍;郑凯;刘亚军;周晓波;徐艺;陆为民;叶柏;单兆伟;;芪术方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万岱;姚永莉;;胃癌癌前病变机理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胡玲;劳绍贤;;中医药防治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述评[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文范;;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防治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实践[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魏睦新;范尧夫;;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9 魏睦新;王霞;范尧夫;刘浩;;老年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及防治进展[A];第十次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胡玲;劳绍贤;龚琳;;中医药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伦;多吃果蔬防胃癌[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谭嘉;阻击胃癌25年[N];健康报;2008年

3 记者 杨永林 通讯员 王坤 罗莉琼;人类最终战胜胃癌有了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4 靖九江;我国胃癌高发现场研究取得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吴红月;瞄准大样本人群 减低胃癌发病趋势[N];科技日报;2012年

6 张禹;胃癌癌前病变的病理特点[N];家庭医生报;2008年

7 顾晓兰 顾德宁;分餐制和用公筷有助于防胃癌[N];新华日报;2005年

8 冯 瑶;中药可逆转胃癌癌前病变[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王伦 潘凯枫;清除幽门螺杆菌可减少胃癌发生[N];健康报;2006年

10 应庆;Hp可促进胃癌癌前病变转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胃癌及癌前病变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2 马波;人胃癌相关蛋白质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4 秦丽萍;胃癌患者外周血N-糖特征性改变及其与胃癌证型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赵渊;胃癌前病灶癌变信息筛查及判癌公式初步建立[D];浙江大学;2009年

6 姜罡远;加减大黄(庶虫)虫汤对裸鼠人胃癌MKN_(45)及小鼠肝癌H_(22)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路滟;免疫炎症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8 石文韬;中国与国外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策略的系统评价与差异比较[D];武汉大学;2012年

9 敖慧;基于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的参术胶囊阻断脾虚胃癌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郝冬梅;胃癌相关基因筛查及表达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严;TET2在胃癌的表达与胃癌转移、预后关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许冰;胃癌特异性探针~(68)Ga-NOTA-MG7的制备与成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冯云霞;炎性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家系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4 缪春润;益气通络法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及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张福成;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辽宁医学院;2011年

6 施俊;胃癌证型与肿瘤增殖关系及性别差异分析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阮水良;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和胃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6年

8 崔琳;胃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张校辉;胃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何萍萍;胃癌中医方药防治的相关文献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751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751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