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及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30 23:01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及疗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介入栓堵 预后


【摘要】:背景及目的: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arcarcinoma,HCC)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十年里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相关统计它在全世界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六位。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明显者,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此时往往失去外科手术切除指征。因此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治疗的首选方案,据欧洲肝病协会(EASL)统计,TACE疗效肯定,可显著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2]。然而有一部分肝癌患者对于TACE治疗后临床反应欠佳,病情进展迅速,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降低。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其主要因素之一。原发性肝癌在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中发现合并肝动脉一门静脉瘘的患者并非少见,这类患者多伴有门静脉高压,门脉癌栓及食管静脉曲张,在介入治疗中如果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治疗疗效,从而加重病情。故应根据动脉造影对瘘的不同表现及其它造影征象综合分析,选用正确的介入治疗方式,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此类患者经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多因素分析与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经不同方式栓堵瘘口后瘘口的闭合率;探讨不同瘘口类型的介入栓堵技术,以期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在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9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本研究共选取患者95例,男性64例,女性31例,年龄36-71岁,平均55.1岁,介入封堵瘘口者80例归为栓塞组,有15例患者造影发现肝动脉-门静脉瘘只进行TAI归为非栓塞组。分析其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随访经介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用以评价近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经不同栓堵途径栓堵瘘口术后的闭合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肝动脉-门静脉瘘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背景、肿瘤类型、位置(肝门与非肝门区)、门静脉癌栓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形成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危险因素或独立危险因素。贯序治疗中收集瘘口复发情况、随访患者的生存期。最后总结介入栓堵过程中的临床经验并初步探讨不同类型瘘口的堵漏方法。结果:1.合并不同临床症状的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在经过介入治疗对瘘口进行封堵后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巨块型肿瘤、肿瘤大于5cm,肿瘤位置(肝门区)、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是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形成的危险因素;3.采用明胶海绵颗粒、PVA、碘油乙醇栓塞动门脉瘘的疗效进行卡方检验显示:PVA、碘油乙醇和钢圈+明胶海绵颗粒疗效优于明胶海绵颗粒(X2=30.559,P=0.001);4.堵瘘组生存期较非堵瘘组延长,两组之间的生存期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1.经肝动脉行介入栓堵瘘口,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巨块型肿瘤、肿瘤大于5cm,肿瘤位置(肝门区)、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是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形成的危险因素;3.PVA、碘油乙醇和钢圈+明胶海绵颗粒疗效优于明胶海绵颗粒(X2=30.559,P=0.001);4.堵瘘组生存期较非堵瘘组延长,两组之间的生存期有明显差异p=0.001;5.临床工作中应对合并有肝动脉一门静脉瘘的患者行积极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肿瘤血管的栓塞程度。对瘘口而言再通过有效封堵后其近期疗效亦十分肯定,尤其在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减少甚至消除因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危害、改善肝脏的动脉及门静脉血液灌注进而改善肝功能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原发癌灶滋养动脉实施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可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介入栓堵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主要符号表11-12
  • 第一章 引言12-15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5-19
  • 2.1 一般资料15-16
  • 2.1.1 入组标准及临床资料15-16
  • 2.1.2 设备与器材16
  • 2.2 方法16-17
  • 2.2.1 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及其不同类型影像表现16-17
  • 2.2.2 介入治疗方法17
  • 2.3 随访及疗效评价17-18
  • 2.4 统计学方法18-19
  • 第三章 结果19-21
  • 3.1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19-20
  • 3.2 单因素及多因素20
  • 3.3 栓塞组与未栓塞组生存期的比较20-21
  • 第四章 讨论21-36
  • 4.1 原发性肝细胞癌介绍21
  • 4.2 TACE在肝癌的应用21-22
  • 4.3 肝动脉-门静脉瘘介绍22
  • 4.4 肝动脉-门静脉瘘分型22-24
  • 4.5 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危害24-25
  • 4.6 介入封堵瘘口目的25-26
  • 4.7 多种栓塞模式26-29
  • 4.8 动-静脉瘘发生或再通的危险因素29-31
  • 4.9 栓塞材料的选择31-32
  • 4.10 栓堵技术要点32-35
  • 4.11 缺点及不足35-36
  • 第五章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0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0-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向东;卢春雨;李榕华;;肝癌介入术中动静脉瘘的评判与处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年12期

2 ;Comparison of long-term effects between intra-arterially delivered ethanol and Gelfoam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rterioportal shunt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4年06期

3 刘崎,田建明,贾雨辰,王振堂,叶华,杨继金,孙飞,林琳,贺佳;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的介入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年08期

4 周克;李彦豪;何晓峰;;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造影分析及介入性治疗[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年05期



本文编号:761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761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