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绝对数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淋巴细胞绝对数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MM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14年4月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各项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等分析数据,观察预后。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收集的66例初诊MM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0.5岁(34-84岁),中位生存期为18.95月。以中位ALC1.35×109/L进行分组,ALC1.35×109/L的患者为组1,ALC≥1.35×109/L的为组2,发现ALC1.35×109/L组常伴有发病年龄较高(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低(P0.05),血红蛋白含量低(P0.05),血小板计数低(P0.05),而血清乳酸脱氢酶较高(P0.05),β2-微球蛋白含量高(P0.05)。初诊时组1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组2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在性别、M蛋白类型、血清白蛋白含量、肌酐值、血清钙含量、骨髓浆细胞数、D-S分期、临床分组、ISS分期及治疗后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时淋巴细胞绝对数低可能提示患者生存率低,生存时间短;2、淋巴细胞绝对数与多发性骨髓瘤多个独立预后因素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细胞绝对数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符号说明7-10
- 前言10-13
- 材料和方法13-15
- 1. 病例来源13
- 2. 诊断、疗效判定标准及分期标准13-14
- 3. 临床资料收集14
- 4. 统计学处理14-15
- 结果15-19
- 1. 结果分组15
- 2. MM患者基本情况15
- 3. 疾病初发时外周血ALC与MM基本临床特征的相关性15-17
- 4. MM初诊时ALC与患者疗效的相关性17
- 5. MM初诊时ALC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17-19
- 讨论19-24
-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32
- 综述32-41
- 综述参考文献37-41
- 致谢41-4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2-43
- 作者简历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亚文,邱玉健,周家善;多发性骨髓瘤误诊1例[J];山东医药;2000年23期
2 陈燕,王燕婷,欧阳仁荣;未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二例[J];上海医学;2000年02期
3 贾有荣,方忠梅,刘伟;刻舟求剑顾旧病 景过时迁漏新疾──1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的经过[J];新医学;2000年03期
4 王炜琴,卢兴国,朱彪;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05期
5 侯健;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11期
6 余润泉;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11期
7 刘以淑,肖文义;12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J];重庆医学;2000年02期
8 何建明;以癫痫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J];华夏医学;2000年01期
9 潘海波;多发性骨髓瘤非典型表现误诊19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10 孙可;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分析(附13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红;冷芸;刘晋玮;陈文明;;多发性骨髓瘤高凝机制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汪萍;沈立松;;B淋巴细胞刺激物与多发性骨髓瘤[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文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郭宇;;多发性骨髓瘤15例延误诊断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5 陆海波;白玉贤;吴瑾;周建华;;25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孙延霞;张凤春;卢振霞;孙步彤;林玉梅;;白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陈文明;翟玉华;张鹏;宿丽;;多发性骨髓瘤白介素-6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陈文明;翟玉华;张鹏;宿丽;;多发性骨髓瘤白介素-6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郑立;;59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多发性骨髓瘤和并发症处理[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我国发布首个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N];科技日报;2008年
2 王建新;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要有信心[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程心超;识别多发性骨髓瘤[N];健康报;2010年
4 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 张翼澾 李运红 胡颜 整理;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静悄悄[N];健康报;2011年
5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血液与肿瘤科主任医师 黄仲夏;多发性骨髓瘤易误诊[N];健康报;2013年
6 马飞;抗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研发踏上新征途[N];医药经济报;2013年
7 记者 冯卫东;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机理揭开[N];科技日报;2013年
8 陈文明邋冯静;多发性骨髓瘤 把握治疗时机[N];健康报;2007年
9 李颖;万珂为多发性骨髓瘤带来希望[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徐述湘;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入新阶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书会;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杨龙江;血小板因子4及其17-70肽段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王雅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炜琴;人多发性骨髓瘤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和作为治疗靶位的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子坚;淫羊藿素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蔡博;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型药物和联合用药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7 安刚;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于锦香;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与人类疱疹病毒8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9 朱丽君;用核苷酸干扰技术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第三型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受体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王琦侠;多发性骨髓瘤病因、不良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花;天然小分子化合物CADPE和ZZZ-1体外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杨志瑞;去甲基化药物联合DLI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效应和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余庆峰;神经钙粘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4 程莹;淋巴细胞绝对数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蕾;泊马度胺联合CAR-T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效应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芦晗;三种实验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检测中的应用[D];新乡医学院;2015年
7 王芝涛;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葛雪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BCD方案诱导治疗初治非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D];苏州大学;2015年
9 张玉皎;硼替佐米联合地西他滨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陈丹;桔梗皂苷D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7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80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