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2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对肾癌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应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白介素-2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对肾癌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应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肾癌细胞株 白细胞介素-2/索拉菲尼 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血管
【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不同剂量的索拉菲尼对肾癌786-O细胞的体内杀伤效应及对荷瘤小鼠生长情况的影响,为肾癌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参考。方法:取肾癌786-O细胞体外培养至培养对数生长期,24h后以IL-2(20umol/l)分别联合索拉菲尼(6.9,13.8,20.8umol/l)作用于肾癌786-O细胞株,MTT(噻唑蓝)比色法检测IL-2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对肾癌786-0细胞株增值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对肾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再取对数生长期的肾癌细胞株,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后调整细胞浓度至5×104cell/ml,取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裸鼠后项中间皮下,0.3ml/只。成瘤后,分为空白对照组、索拉菲尼低剂量组、索拉菲尼中剂量组,索拉菲尼高剂量组,分别观察它们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荷瘤小鼠的耐受性。取荷瘤小鼠外周血,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IL-10的分泌量。然后用活检针取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因子和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发现各组均表现出对肾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单用IL-2相比,两药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更明显,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各组对肾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也是逐渐增加,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高剂量组48h的抑制率最高,达到(74.67±1.87)%。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荷瘤小鼠模型成功建立,体外实验中观察到高剂量组小鼠肿瘤生长缓慢,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但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的药物耐受性也下降明显。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单用IL-2组荷瘤小鼠的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L-10存在明显差异(P0.01),且在三组之间内部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进一步的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各组小鼠肿瘤组织内部的VEGF因子、CD31分子的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药联合能显著抑制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但对肿瘤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体外实验也显示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减慢。这些作用可能是由于两药联合使用及不同剂量影响肿瘤内部免疫抑制因(IL-10等)的表达及肿瘤血管的生长而实现的。
【关键词】:肾癌细胞株 白细胞介素-2/索拉菲尼 免疫抑制因子 肿瘤血管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11
【目录】:
- 英文缩写词表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1 引言10-13
- 2 材料和研究方法13-22
- 3 结果22-30
- 4 讨论30-35
- 5 结论35
- 6.创新35
- 7.不足之处35-36
- 8 参考文献36-43
- 附录43-44
- 致谢44-46
- 综述46-54
- 参考文献51-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志军,俞莉章,郭应禄,张凯,姜学军,张志文;白细胞介素-6与肾癌细胞生长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叶雄俊,张志文,林桂亭,金桂花,陈培拉,韩亮,黄世思,艾军魁,辛殿祺,郭应禄,常智杰;激活转录因子5在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3 宋东奎,潘周辉,杨太森;人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肾癌细胞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年08期
4 杨风光;叶烈夫;林乐;李涛;何延瑜;张志文;郭应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配体对肾癌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5 龚明军;;一种肾癌细胞基因复制表达顺序研究的新方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26期
6 潘李珍,张漪;人体肾癌细胞培养1例报告[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7 吴伟成,岩村正嗣,小柴健;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调节作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年07期
8 许宁,石爱平,赵忠文,王乃义;肾癌细胞的凋亡与调控因子的表达[J];中华外科杂志;1998年07期
9 王威,刘梁,董雪,徐香兰,沈彬,寇慧珠,刘涛,吴明明,虞颂庭;钙粘蛋白E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肿瘤临床;2000年04期
10 施浩强;于德新;;干扰素在肾癌细胞中的生物学效应[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威;刘;董雪;徐香兰;沈彬;寇慧珠;刘涛;吴明明;虞颂庭;;钙粘蛋白E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志华;胡志全;叶章群;庄乾元;杨为民;陈志强;刘继红;;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培养上清液对肾癌细胞的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申文江;孙凌飞;孙新臣;朱丽红;邵彦;黄渊;;安替可对肾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影响[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章小平;钱晓辉;李炎生;曾四平;肖亚军;赵军;曾甫清;肖传国;;VHL表达逆转肾癌细胞的TRAIL耐受性[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杨清滔;谷江;张永春;杨永安;王楠;朱致晖;祝庆亮;;高表达HIF-1α对肾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内STC-1、Ca2+水平影响的研究[A];2013年贵州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丁晓飞;沈茂;严巧娣;陈光;;pVHL调控NEK-8维持肾癌细胞原纤毛结构稳定的机制研究[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李金锋;王国民;戎瑞明;朱同玉;;SiRNA对肾癌细胞系COX-2基因的抑制作用及其质粒载体的构建[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朱致晖;谷江;肖海涛;张永春;罗明俊;杨永安;王楠;杨清滔;;人类斯钙素蛋白1对肾癌细胞中STC-1、HIF-1α及Ca2+影响的研究[A];2013年贵州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申文江;孙凌飞;孙新臣;朱丽红;邵彦;黄渊;;安替可对肾癌细胞FasR、FasL和Bel-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王丹;维生素C可让肾癌细胞因“饥饿”死亡[N];健康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陈陈;自噬联合mTOR通路或磷酸戊糖途径双重抑制对肾细胞癌治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杜贤进;蓝舌病毒湖北株选择性诱导肾癌细胞死亡及其机制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杨林;肾癌细胞来源exosomes的提取鉴定及对肾癌恶性演进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毕建斌;肾癌细胞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398对肾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5 张琦;紫杉醇或γ线放射介导的自噬现象对Folliculin基因缺陷肾癌细胞放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罗延诚;MicroRNA-184在肾细胞癌中低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陈宣余;miR-141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新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松超;MicroRNA-210对缺氧状态下肾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崔笠;MicroRNA-99a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潘周辉;RNA干扰缺氧诱导因子2基因对肾癌细胞株786-0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荣;肾癌细胞中内源性Wnt以自分泌的方式刺激Fzd7的胞吞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2 吴本鹤;白介素-2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对肾癌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应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黎明;热休克肾癌细胞冻融瘤苗特异性杀伤效应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陈磊;体外侵袭实验分离高侵袭性和低侵袭性肾癌细胞[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5 陈馨;α干扰素对肾癌细胞生长影响的体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田伟华;高剂量维生素C杀死肾癌细胞相关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张强;吲哚醌抑制肾癌细胞生长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8 张建军;化疗介导肾癌细胞免疫原性表达变化的体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王国栋;EZH2调控肾癌细胞生物学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潘周辉;人反义VEGF基因对肾癌细胞VEGF表达和生长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22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82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