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靶向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对胰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05:30

  本文关键词:靶向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对胰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胰腺癌 5-氟尿嘧啶 抗EGFR单克隆抗体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主动靶向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目前就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投入巨大但效果甚微。化疗作为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广泛重视,但其生物利用度差及全身毒性等不足严重影响其疗效。纳米技术可以有效弥补以上不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胰腺癌中呈过表达状态,因此可将其作为分子靶向剂标记于纳米粒子表面从而达到胰腺癌细胞靶向识别治疗的目的。本研究中我们将展示一个以纳米粒子为基础的用于胰腺癌治疗且逐步发展的递送系统。本实验中通过调控纳米粒子制备过程的温度、搅拌速度、稳定剂及原料剂量等条件制备出粒径分别为(25±7.6)nm,(49±8.6)nm,(88±20.5)nm,(145±13.5)nm,(205±8.4)nm的5种负载吲哚青绿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 carrying Indocyanine green,ICG-PBCA-NPs)。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并绘制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溶液的标准曲线。选取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小鼠分别于给药1,5,12h后处死,解剖获得心、肝、脾、肾和胰腺样品并制作成冰冻切片用于荧光观察。另外,将给药0.5,1,5和12h后的心、肝、脾、肾和胰腺样品制备成匀浆,离心后以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ICG的A值,利用标准曲线计算相应ICG浓度。结果均发现(25±7.6)nm组于小鼠各组织中无明显分布。胰腺组织于(49±8.6)nm粒子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其他各组,肝脏、脾脏于纳米粒径为(145±13.5)nm时出现最强荧光。心脏荧光强度随粒径变化不大且较弱。另外,随着粒径减小ICG-PBCA-NPs在各组织中最强荧光出现时间缩短。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通过乳化聚合法制备粒径大小约为50nm的负载五氟尿嘧啶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Polbutylcyanoacrylatenanoparticles carrying 5-fluorouracil,5-Fu-PBCA-NPs)及偶联抗EGFR单抗的负载五氟尿嘧啶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EGFR-grafted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 carrying 5-fluorouracil,5-Fu-EGFR-NPs)。然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5-Fu-EGFR-NPs中抗体活性。通过MTT比色法检测50,40,30,20,10,5ug?mL-1浓度下PBCA-NPs组、5-Fu-PBCA-NPs组、5-Fu-EGFR-NPs及五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原药组在12,24,48h对胰腺癌细胞的生存率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 carrying 5-fluorouracil,PBCA-NPs)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经靶向抗体抗EGFR单抗修饰后的5-Fu-EGFR-NPs与5-Fu-PBCA-NPs比较于24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时显示出明显差异(P0.01);5-Fu裸药组12,24h时抑瘤效果强于5-Fu-PBCA-NPs组(P0.05,P0.01),然而当作用48h后5-Fu裸药组的抑瘤效果明显弱于5-Fu-PBCA-NPs组(P0.01);另外5-Fu-PBCA-NPs,5-Fu-EGFR-NPs及5-Fu三组抑瘤率均显示出剂量依赖性。据以上研究可知,PBCA-NPs的粒径大小明显影响粒子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其中粒径大小为50 nm左右时胰腺的靶向性最好。在此基础上合成粒径约50 nm的具有主动靶向性的5-Fu-EGFR-NPs,通过体外实验验证该粒子的胰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抑瘤效果明显强于未经抗体修饰组。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小粒径载药纳米粒子经EGFR单抗特异性修饰可能具有很好的胰腺癌治疗效果。
【关键词】:胰腺癌 5-氟尿嘧啶 抗EGFR单克隆抗体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主动靶向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9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英文缩写10-12
  • 前言12-13
  • 材料与方法13-21
  • 结果21-25
  • 附图25-32
  • 附表32-38
  • 讨论38-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51
  • 综述 纳米粒子靶向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51-64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个人简历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乐松;王春霞;陈志良;江亮;颜志婷;彭俊祥;王羽伦;武海龙;;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对大鼠脑移植胶质瘤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09年19期



本文编号:873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873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c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