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李翱人性论思想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愈与李翱人性论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而性情关系又是人性论的重要组成因素;研究人性问题离不开对性情关系的考察。自先秦至汉代以来,学者们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逐渐形成了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不善论、性无善无恶论、性三品论等诸种人性理论。到了唐代,由于佛、道大行其道,儒家在思辨性上受到佛、道的,尤其是佛教的巨大挑战,这导致儒家处于衰微的状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晚唐时期的反佛斗士韩愈、李翱以传承儒家之道自居,以崇儒排佛为目的,他们吸取传统儒家的心性理论,构建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独特的人性理论。现当代学界中,对于韩愈、李翱的人性论思想研究著述并不是很多,大多只是单独研究韩愈和李翱,而较少将韩愈和李翱关联起来进行细致的研究。本文意图在韩愈与李翱人性论思想的比较研究方面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剖析韩愈、李翱人性论思想内容的同与异,揭示出韩愈对李翱人性思想的影响,以及李翱对韩愈人性论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在引言部分,首先简述韩愈、李翱之前儒家性情思想的发展状况,并将儒家性情思想史的研究与韩愈、李翱人性论的研究结合起来,阐明韩愈、李翱对传统儒家心性思想的继承与扬弃,并说明韩愈、李翱思想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介绍韩愈、李翱的生平以及他们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其次是分析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从韩愈、李翱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进一步推论出他们在思想上的关系。第二章研究韩愈、李翱对性情概念内涵的理解及其异同。本章首先分别说明了韩愈、李翱对性、情概念的理解,重在揭示他们的性情思想对儒家传统性情理论的继承与扬弃。在此基础上,本章亦分析了两人性情思想的异同,并肯定李翱人性论思想批判地继承了韩愈的人性论思想。第三章主要阐述韩愈、李翱对性情关系的理解及其异同。本章首先肯定了韩愈、李翱对于情的重视,并将李翱的人性论看成是对韩愈的性三品说的理论综合与提升。在此基础上,本章亦从圣、凡的性、情相异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并由此引出对二人性情修养方法的研究。第四章比较分析了韩愈和李翱的性情修养方法以及他们代表作的思想路径。儒家修道成圣的问题一直是贯穿整个儒学史的重要问题,本章通过分析韩愈、李翱性情修养方法的差异,指出韩愈对性情修养方法的忽略。而李翱则弥补了韩愈思想的这一缺憾,完善了修养成圣的路径,从而解释了凡人之性纯善存在可能性。其次,本章亦分析了他们代表作的思想路径,并通过对文本来源及结构的分析,试图明晰他们两人思想承继路径的差异对他们二人人性论思想的影响。第五章是对韩愈、李翱人性论思想的历史定位的阐述,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二人在新儒学史中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宋明理学的先驱,李翱的人性论思想更是开启了宋代性二元论的先河。其二,指出韩愈、李翱对《大学》、《中庸》地位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宋代形成四书体系做好了理论准备工作。
【关键词】:韩愈 李翱 性 情 修养之道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6
- 第一节 韩愈、李翱之前儒家性情思想简述9-11
- 第二节 韩愈、李翱思想研究现状11-16
- 一、对韩愈思想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1-13
- 二、对李翱思想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3-16
- 第一章 韩愈、李翱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两人之间关系的厘定16-20
- 第一节 韩愈、李翱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6-18
- 一、韩愈、李翱生平概述16-17
- 二、韩愈、李翱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7-18
- 第二节 韩愈、李翱关系的厘定18-20
- 第二章 韩愈、李翱对性、情内涵的理解及其异同20-31
- 第一节 韩愈、李翱对性内涵的理解及其异同20-25
- 一、韩愈对性的理解20-22
- 二、李翱对性的理解22-24
- 三、韩愈、李翱关于性及其性来源思想的异同24-25
- 第二节 韩愈、李翱对情内涵的理解及其异同25-31
- 一、韩愈对情的理解25-27
- 二、李翱对情的理解27-28
- 三、韩愈、李翱关于情思想的异同28-31
- 第三章 韩愈、李翱对性情关系的理解及其异同31-37
- 第一节 韩愈、李翱对性情关系的理解及其异同31-34
- 一、韩愈对性情关系的理解31-32
- 二、李翱对性情关系的理解32-34
- 第二节 韩愈、李翱关于性情关系的异同34-37
- 第四章 韩愈、李翱性情修养方法的比较及其文本的支撑37-48
- 第一节 韩愈、李翱性情修养方法的理解和比较37-42
- 一、韩愈关于“上者可教”、“下者可制”的思想37-38
- 二、李翱关于“弗思弗虑”、“寂然不动”的思想38-40
- 三、韩愈、李翱性情修养方法的比较40-42
- 第二节 韩愈、李翱思想的文本支撑分析42-48
- 一、《原道》和《复性书》文本来源比较42-46
- (一)《原道》对《大学》的继承和发展42-44
- (二)《复性书》对《中庸》的继承和发展44-46
- 二、《原性》和《复性书》文本思想和结构的比较46-48
- 第五章 韩愈、李翱人性论思想的历史定位48-51
- 第一节 韩愈、李翱在新儒学史中的地位48-49
- 第二节 韩愈、李翱人性论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影响49-50
- 第三节 总结50-51
- 参考文献51-53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华;2005年中国阳山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韩愈离任阳山1200周年纪念会闭幕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毕宝魁;韩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刘真伦《韩愈集宋元传本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冯广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文献研究的多维视角——评刘真伦《韩愈集宋元传本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4 卞孝萱;;继往开来 共建韩学——’2008中国·孟州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莫山洪;;论中唐骈散相争与韩愈的“破骈为散”[J];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6 丁恩全;;执子之手 与子偕行——《周口师范学院学报》“韩愈研究”专栏创办10余年回眸[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曹辛华;;论韩愈的“文中之诗”及其意义[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陆涛;;论韩愈诗歌的奇险与平易[J];社科纵横;2012年09期
9 李坤栋;佞佛·辟佛·诋韩——兼谈《大藏经》对韩愈反佛的写叙[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陈书良;读韩愈[J];书屋;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广裕;文献研究与当代意识[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敏;韩愈诗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璇;乾嘉时期诗话中的韩愈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曼青;清中叶韩愈诗歌接受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兰岚;韩愈与李翱人性论思想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查金萍;韩愈诙谐诗风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5 王昌昊;韩愈辟佛的两种路径[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6 陈培文;论美国汉学界的韩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文君;韩愈与岭南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珂娜;韩愈道统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左刚;从“道统”观和诗文创作实践看韩愈的文学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英;论韩愈“不平则鸣”与“气盛言宜”的文学创作观[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37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03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