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哲学逐步演变为早期道教理论基础的逻辑进程
发布时间:2017-10-21 01:26
本文关键词:老庄哲学逐步演变为早期道教理论基础的逻辑进程
【摘要】:老子以“道”为中心的哲学崇尚自然无为、寡欲不争、致虚守静,庄子尚“齐物”、重“逍遥”,宁可“自由”于泥潭之中不愿受祭于庙堂之上。他们或把“道”放置于周人所谓的最高崇拜“天神”之上,或把死亡看做是对生命这种“有待”的解脱从而进入“无待”的“逍遥”,或把“崇圣”、“尚贤”看作是“大道废弃”、“国家混乱”的开始,或把仁义礼智看做是社会退化的表现,这些都可以说是对周代天神崇拜、鬼神崇拜、圣贤崇拜和宗教礼仪的一种颠覆。但他们自身又不可能完全脱离当时的宗教传统,并表现出一些独特的宗教因素,比如老子在论述“道”“德”“天”等概念时的神秘化和人格化倾向等。庄子则更为直接,将老子的“道”推向极端,赋予其先验的、超越的、本根的和不可感知的神秘特性,还有其“齐生死”哲学的宗教教化作用,以及其对得道之人的夸张和神化。这些宗教因素在整个道教理论基础的构建、初成、巩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道家哲学以老子开宗,后分化为黄老学派与庄子学派,黄老学派以《黄帝四经》和《管子四篇》为代表,庄子学派以《庄子》一书为代表,两派在相互吸收与借鉴下发展自己,就整个中国哲学史与道教史而言,后者的影响力较为深远,本文故以老庄并称。老庄道家哲学对阴阳家、神仙家的影响十分明显,比如神仙家长生久视的观念、行气坐忘的方术等、再比如阴阳家的万物生生不息、相生相克等亦或多或少受道家哲学影响。阴阳、神仙两家在战国到汉初这段时间里实现了交融并演化出了“方仙道”,这是道教的前驱形态之一。秦汉时期黄老之学的代表作是《吕氏春秋》、《淮南子》与《老子河上公章句》,他们体现了黄老学派与庄子学派的交融,前两者的特点是兼采百家以发展道家哲学,后者的特点是以偏重修炼与养生的方式来解释老子,标志着道家哲学开始转向。《老子想尔注》从多个方面切入文本,老庄那里的“道”、“精”、“气”、“神”等概念成为其将哲学引向宗教神学的工具而已。《太平经》的思想渊源主要是儒、道、墨三家,“太平”者,意在将天、地、人三者合而为一,“一”之时即为太平之时,它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道教神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老子 庄子 道家 道教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5
- 第一章 老子哲学的宗教因素暨老子哲学对后世道教的影响15-22
- 第一节 老子哲学对周代宗教传统的批判15-17
- 第二节 老子哲学独特的宗教神秘因素17-19
- 第三节 老子哲学对后世道教的影响19-22
- 第二章 庄子修道哲学的宗教因素及其对后世道教的影响22-32
- 第一节 庄子哲学修道思想的提出、原则和途径22-25
- 第二节 庄子修道哲学的宗教因素25-28
- 第三节 庄子修道哲学对后世道教的影响28-32
- 第三章 老庄与黄老道家、神仙家、阴阳家、方仙道32-43
- 第一节 老庄与先秦黄老学派32-37
- 第二节 老庄道家与神仙家、阴阳家、方仙道37-43
- 第四章 老庄道家思想的转向暨早期道教理论体系的初成43-54
- 第一节 老庄与秦汉黄老之学暨道家哲学的转向43-48
- 第二节 老庄道家哲学的宗教化暨早期道教理论体系的初成48-54
- 结语54-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一 老庄道家与道教思想交叉研究的文献综述59-63
- 附录二 道家与道教思想交叉研究相关古籍版本与提要63-68
-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68-69
- 后记(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晓东,陆建华;老庄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玄佛道[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欧阳镇;;道家与道教的关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道教;2007年05期
3 孔又专;;论陈抟老学思想[J];宗教学研究;2008年04期
4 刘固盛;;论道教老学[J];宗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1070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070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