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人类哲学本源问题_宇宙哲学观_哲学的终结与人类生存

发布时间:2016-08-31 18:26

  本文关键词:哲学的终结与人类生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历史 >> 哲学的终结与人类生存


哲学的终结与人类生存
高清海 孙利天

内容提要

黑格尔哲学解体之后 , 许多哲 学家一再 宣告哲 学的终 结 。 经过 一百 多年 的对传 统哲 学的批

判、 反思和清理 , 哲学终结的真实意义逐渐清晰起来 : 哲 学是对人性 的反思和 自觉 , 传 统哲学 是对人性 固有的 思维 和理性能力的自觉 ,

是用思想把握世界的方式 , 它把世界和存在思想化 、 逻辑化 , 并把思想的 、 理性的生活 方式绝对化为惟一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 。 传统哲学的生活理想是建立在社会分工 、 阶级对立基础上的精神贵 族的理想 。 在工业化 、 世俗化 、 群众组织化的时代 , 个人的感性幸福 成为现实的追求 , 人性的丰富性 、 全面性成 为文化的自觉意识 , 作为惟一符合人性的哲学独 断终结了 。 但思维 和理性却 是人性最重 要的机 能 , 哲 学仍将 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作为重要的生活维度存在和发展 。 关 键 词 哲学的终结 人性自觉 人的全面发展

自黑格尔哲学解体以来, 马克思、 恩格斯、 维 特根斯坦、 海德格尔、 德里达等重要哲学家都曾宣 告哲学的终结。但在当代世界上, 哲学作为高等 教育的学科、 作为哲学家群体的职业学术活动仍 然存在 , 并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着广泛、 深 刻的影响。如维特根斯坦所意识到的悖论 : 取消 哲学、 终结哲学的话语仍是哲学 , 而且这种哲学也 许对当代人类精神影响最为重大。这就需要我们 认真思考哲学终结的真实意义: 在何种意义上哲 学终结了? 哲学终结的诊断打开了怎样的思想视 域? 哲学终结吁求着怎样的人类生活? 哲学是思想把握世界的方式 20 世纪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 大都始自对 黑格尔的反叛 , 这意味着黑格尔哲学即传统哲学 的完成 , 哲学的终结就是黑格尔哲学的终结。思考 哲学终结的真实意义, 就必须破解黑格尔哲学的秘 密, 亦即黑格尔如何完成从而终结了传统哲学。 黑格尔以目的论的哲学史观概括了两千多年 西方哲学的发展 , 哲学史上的众多学派和哲学家 , 16

以思想范畴运动的序列和必然性向黑格尔哲学聚 集, 终于被赋予了全体的统一性, 从而获得了各自 的生命和意义。在黑格尔看来 , 哲学作为思辨的 真理与方法和表象的、 意志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不 同, 哲学是用思想把握世界或存在 , 而思想中的世 界或存在其本质就是思想。当哲学用思想的形式 去把握人本身时, 人的生命、 欲望、 意志、 情感也就 成为思想的规定 , 成为整个世界思想体系中的一 个环节。在纯粹思想的理念世界中, 思维与存在、 主体与客体、 人与世界、 精神和自然、 理性与非理 性都达到了辩证的统一与和解 , 在这个半透明的 整体中哲学完成了漫长的精神旅行 , 走到了自知 其为思想的思想的尽头。黑格尔把哲学定义为对 思想的思想。人类的一切文明活动都是思想, 当 哲学自觉地以纯粹思想为对象时 , 哲学即已开端。 在这样的意义上他认为哲学始自巴门尼德。从思 想的本性是永恒的活动性、 否定性说, 哲学始自赫 拉克利特。而把纯粹思想自己运动的逻辑历史地 揭示出来 , 并使其获得系统的理论形态 , 则是黑格 尔的历史贡献。在这样的意义上, 黑格尔不会否

哲学的 终结与人类生存

认哲学完成于黑格尔。 用思想的形式把握世界, 亦即用范畴规定存 在、 赋予存在以思想的统一性, 实际是把存在精神 化、 逻辑化。在康德之前的西方哲学尚未有哲学 与科学的自觉区分, 亦没有区别于科学的哲学的 逻辑、 真理与方法。从根本上说 , 是没有把普遍思 维、 纯粹思维或纯粹思想自觉地确立为哲学的对 象。随着经验科学特别是牛顿物理学或自然哲学 的发展 , 海德格尔所说希腊哲学开启的思维视界 似乎将完成于经验科学 , 用思想的形式把握世界 似乎即是用科学的方式把握世界。至此 , 才有康 德的哲学革命 , 才有真理与方法的理论自觉。在 康德看来, 经验科学在经验世界或现象界已经充 分证明了自身的有效性和真理性, 需要哲学思考 和证明的是经验何以可能一类的先验问题。康德 哲学对经验可能的先天条件的追问 , 把哲学引入 了纯粹思维和普遍思维的领域, 即人的思维同作 为人类思维的普遍的先天规律的思想视域。在这 样的定义上 , 即思想以纯粹思想为对象, 通过对思 维规律的把握进而把握思想之中的世界, 哲学的 理论自觉或如胡塞尔所说的严格的科学的哲学始 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哲学真正确立了不同于形式逻辑的先验 逻辑, 不同于科学真理、 经验真理的先验真理 , 不 同于经验科学方法的先验方法。哲学有了自己特 殊的视域、 主题和思维方式, 从而才有哲学终结的 可能性。但是, 在黑格尔看来, 康德虽然意识到普 遍思维、 纯粹思维的哲学主题, 却没有摆脱主观主 义、 形式主义的局限 , 离开现实的、 历史的经验和 思想内容 , 只能获得对普遍思维的 抽象的、 主观 的、 形式的范畴规定 , 因而不能达到纯粹思想的一 般真理。黑格尔提出思辨的逻辑、 真理与方法, 亦 即不脱离思想内容的真理的逻辑, 或者说是思想 内容自己运动的一般真理 , 而这也就是存在的本 质和世界的真理。 黑格尔的辩证法或思辨的真理至今仍是对哲 学智慧的挑战: 若考察思维的一般结构和规律, 就 必须对思想内容进行高度的科学抽象 , 结果获得 的只能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和规律, 这就是现代形 式科学 ; 若关注思想内容或经验的 科学性、 真理

性, 就必须坚持感觉的特殊性、 明证性, 或者如逻 辑经验主义所说的证实或证伪原则 , 而这获得的 只能是经验科学、 实证科学的真理。黑格尔所追 求的/ 具体的普遍性 0、 包含了全部特殊性的普遍 性的真理 , 恰是在人类思维对立的两极中( 形式的 普遍性、 经验的特殊性) 实现统一 , 这是否可能呢? 黑格尔坚信可以通过对人类思想史、 认识史、 哲学 史的思辨处理 , 发现纯粹思想自己运动的范畴演 绎, 这些范畴的必然进展既是思维规律的逻辑学, 也是思想中或为思想把握的存在的本质和规律、 亦即所谓存在论和形而上学。 如前所述 , 用思想把握存在、 规定存在, 必然 把存在精神化、 逻辑化, 思维规定也自然成了存在 自身的规定。抛 开黑格尔唯心 主义的本体 论不 谈, 我们认为 ,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提出了区别于科学的哲学真理 , 亦即一种关于纯 粹思维的思辨的逻辑学。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较 之康德、 黑格尔更为科学的时代, 科学和科学思维 已经成为地球上大多数居民本能的习惯和信仰, 此时若谈哲学 , 必须回答区别于科学的哲学的独 有的真理和逻辑是什么。否则 , 我们只能接受哲 学终结的必然结论。恩格斯说到自然科学的发展 终结了自然哲学 , 唯物史观的创立从而社会科学 的确立终结了历史哲学, 留给哲学的任务只是关
? 于思维规律的逻辑学和辩证法。 在我们看来, 辩

证法即是思辨的或理论态度的思维科学, 也就是 哲学的真理和逻辑。 思辨地或反思地把握思维规律的永恒意义在 于, 不管经验科学如何高度发展, 使经验得以可能 或渗透于经验之中表现思维能动作用的思维范畴 永远不能完全由经验做出解释 , 即便我们在基因 水平上破解了人类思维的全部秘密, 但认识、 破解 基因秘密的思维能动性仍需新的基因解释, 这将 陷入无限的循环。哲学作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的 真理和方法, 作为一种非对象性的思维 , 即思想对 自己的思想, 思想的自我意识 , 也许是永远不可替 代的思维方式 , 哲学也许就永远不能终结。 但自马克思以来 , 诸多伟大的哲学家不都明 确地宣告了哲学的终结吗? 在我们看来, 哲学终 结的真实意义是哲学思想霸权的终结 , 是西方传 17

江海学刊

2003. 5
? 何学式的宇宙观。 排除了血缘 亲情等自然倾向 的特殊性 , 理性才能作为所有人 ( 只是自由民 ) 的

统哲学用思想把握世界的方式、 特别是把思辨地 把握纯粹思想的思维方式作为惟一的、 绝对真理 的思想霸权的终结。同任何职业生活难免夸大自 己活动的意义一样, 传统哲学家也难免产生虚幻 的职业意识 , 为知识提供终极解释, 为人生提供终 极意义 , 为人类确定终极的福祉和 尊严, 如此等 等, 哲学构思了许多永远不能兑现的美丽的童话 , 被现代哲学家们嘲讽为形而上学的神话。也许最 为重要的是 , 传统哲学本能意识到自身的界限, 黑 格尔即把哲学称为 / 无限的思维方式0 。其实 , 相 对于知性思维有限的思维方式的哲学的无限思维 方式, 也只是思想和理论的无限 , 它所把握到的只 是思想中的无限世界, 思想的界限就是哲学的界 限。当马克思力求改变世界而诉诸实践时 , 当维 特根斯坦思考到语言的界限而沉默时 , 当后现代 主义顽强地揭示出思想 边缘的异质性 或/ 他者0 时, 思想的界限显露出来 , 哲学作为思想把握世界 方式的界限也显露出来。哲学的终结亦即哲学界 限的划定, 人类除了用思想把握世界的哲学家的 生活样式之外, 绝大多数普通人更多的是用情感、 意志、 行动、 趣味、 习惯生活于世界之中。当普通 大众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 , 哲学并未终 结, 却退入到了学院化职业生活之中。 历史性的人性自觉与哲学的转变 西方哲学作为一种以纯粹理论态度来把握世 界的方式 , 根源于人性作为理性的人性自觉。至 少从苏格拉底以后, 西方哲学家即开始自觉寻求 一种经过系统理论反思、 具有明确目的和意义的 理性生活, 并力求用一种普遍的公共理性的观念 构造秩序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理性的发现、 自觉和运用 , 是所有文明民族都经历的历史转变 , 但被胡塞尔准确地命名为希腊的普遍理性精神的 东西, 的确具有鲜明的特色。简要地说, 其首要特 色在于其普遍性。希腊移民城邦的思想家们 , 斩 断了与本土宗法社会的关系, 在自由民作为平等 的公民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中, 希腊思想确立了一 种等质的、 均匀的、 几何学式的人伦世界。按照法 国学者韦尔南的看法, 希腊哲学把从伦理秩序的 理解投射到对自然的理解 , 形成了希腊特有的几 18

普遍理性确立起来 , 才能有普遍的社会法则、 社会 秩序和宇宙的法则和规律的观念 , 也才能发展起 形式思维、 公理化方法、 演绎推理等德里达称之为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东西。 希腊普遍理性精神的第二个特点是其纯粹性 或超越性。世界各民族都是自觉运用理性能力的 文明民族 , 人类学家关于原始思维的研究说明原 始思维也有其逻辑和理性, 但只是在希腊自由民 中才出现亚里士多德所说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理 论兴趣。亚里士多德只是指出这种自由学术的前 提是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获得满足之后。但自脑 体分离之后, 其他民族的有钱且有闲者为什么缺 少这种纯粹的理论兴趣 ? 看来问题与希腊人对人 性、 理性的看法有关。只有把人性理解为普遍的 理性 , 希腊人才能超越自身的家庭、 社会关系、 政 治倾向等自然社会的特殊性, 而专注于某种纯粹 的自由学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关于所有事物 普遍原理和原因的形而上学, 才是没有任何实用 目的的自由学术。自由、 理性和哲学, 就是希腊普 遍理性精神或希腊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关键 词或主题词。它作为海德格尔所说的思的/ 前视 轨0或思之方向 , 从根本上 规定了西方哲 学的视 域、 完成或终结。 西方哲学始于和完成于对人的思维能力、 理 性能力的自由本性的自觉。西方哲学的人性论即 是意识论 , 而意识能动性即是思维的理性, 从而纯 粹思维或普遍理性也具有人本主义的本体论和存 在论意义。这种我们过去称之为/ 意识观点0 的思 维方式, 在近代哲学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 到完成。对人所显现的整个世界, 都是为人的意 识所表象的世界 , 或者说都是人的意识中的世界 的所谓意识界。而用黑格尔的表达方式说, 思维 是意识的本质和真理, 理念就是世界的本质和真 理。普 遍理 性作为 马克 思所 说的 / 无人 身的 理 性0 , 弥合了思维和存在的分裂 , 实现了人与自然 的和解, 在/ 解释世界0 或用思想把握世界的方式 中, 黑格尔完成或终结了哲学。在我们看来 , 西方 哲学的终结是一种人性论的终结 , 即把人性理解

哲学的 终结与人类生存

为普遍性、 把人的发展理解为自由思维能力的发 展、 把思想、 理念理解为人和世界最高本质的主体 形而上学的终结。而这种哲学人学、 哲学人性论 的终结的根本原因, 也是因为新的人性自觉或者 说历史变化了的人性自觉。 自工业革命以来 ,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5共产党 宣言6 中所说的超过过去的一切世代全部生产力 总和的巨大生产力日益发展, 从而为满足所有人 而不再是少数希腊自由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 可能性显示出来 ,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也具有了现 实的可能性。从而, 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 , 束缚人 的解放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成为马克思的思想 主题和实践方向。马克思并不否定意识性、 理性 等所谓/ 一般人性0 , 马克思也曾把/ 自由自觉的活 动0 看做人的类本性 , 但马克思更关注的是历史变 化了的人性 , 亦即人性的历史性。在我们看来, 所 谓历史变化的人性主要是历史变化的人性自觉或 人性理解 , 亦即人的主 体自我意识的历 史变化。 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也需要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 需要, 而且还要/ 舒适0 或富裕。只是在这个既定 的前提下, 自由人才有自由理性的人性自觉, 并将 其理想化为真正的人性。在马克思的时代 , 社会 生产力在工业化国家已具备了满足所有人基本物 质生活需要的可能, 从而每个现实的具体人的物 质生活需要的满足进而他的全面发展即成为新的 人性要求和人性自觉。在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性 , 是包括理论思维能力的丰富的具体的全面的需求 体系 , 它的实现和发展即是人的解放和发展。所 以, 真正的理论问题不是思辨地构想理性的神圣 和完美 , 而是具体地考察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 现实条件和道路。 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 马克思完成了西方传 统哲学的颠倒, 此后不会再有真正的哲学复兴。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 对传统哲学的 颠倒?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中人们多从社会存 在和社会意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理解 这个颠倒, 即把唯心主义的辩证法颠倒为唯物主 义的辩证法, 把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解释为社 会存在的反映。这种理解可能没有错误 , 但却容 易陷入公式化、 简单化。在我们看来 , 马克思对黑
?

格尔哲学和传统哲学的颠倒, 即是对传统哲学的 终结, 亦即对传统 哲学人性理解的 颠倒和终 结。 不是满足 了物质生活需要 之后的自由理 性的人 性, 而是如何现实地满足无产阶级基本的物质生 活需要的实践人道主义。这种人性理解的根本颠 倒, 摧毁了全部西方哲学纯粹理性的人性根基, 从 而使其不可能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马克思之后的 20 世纪西方哲学 , 一方面对自 己时代的工业化、 现代化、 文化世俗化和大众化、 政治民主化等有所感应, 很难接受传统哲学的精 英化、 贵族化乃至某种专利主义、 学科帝国主义的 傲慢之物 , 拒斥形而上学成为最响亮的哲学口号。 另一方面, 20 世纪西方哲学仍难完全摆脱传统哲 学纯粹理论态度的人性理解, 难以摆脱形而上学 话语的纠缠, 这就导致了对哲学终结的种种不同 的理解。 逻辑经验主义、 维特根斯坦、 海德格尔从不同 的立场达到相同的结论, 即哲学终结于现代科学 技术。海德格尔认为这种终结是完成, 希腊哲学 的视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得到完全的实现, 思的 任务是在 今天这样一个技 术世界中开拓 新的视 界。逻辑经验主义则完全肯定科学技术作为人类 理性最高成就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 认为传统哲学 因其自身不够/ 科学 0 而失去合理性和存在价值。 维特根斯坦则从语言的界限、 逻辑的界限、 语言游 戏的界限显示出那些不能问、 不能说的/ 神秘的 0 东西。在我们看来, 说哲学终结于科学是难以成 立的。因为至少从康德以来 , 哲学即已自觉地坚 持与经验科学的区分, 自觉地寻求不同于经验科 学的逻辑、 真理与方法。黑格尔和胡塞尔虽然坚 持哲学科学的信念, 但他们所理解的哲学科学作为 思辨的思维、 理论态度的思维, 是超越了经验科学 的科学。所以, 不管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展, 哲学 作为一种福柯所说的/ 别样的思维方式0 仍然存在。 后现代主义哲学从个人自由、 个性在生活方 式的合理性、 合法性, 揭露和反抗传统哲学的话语 霸权、 学科霸权和思想霸权, 传统哲学把人性理解 为理性, 把理性思辨构建的思想体系的统一性、 同 一性作为绝对的真理和规范。自由理性的运用产 生了压抑、 威胁乃至取消自由的后果。这就是福 19

江海学刊

2003. 5 和文化的冲突。在马克思看来 , 这是人的发展必 经的/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0 阶段。 人的发展必将超越这个阶段, 达到建立在个人全 面发展基础上的/ 自由个性0 的联合形态。从而 关于人性的理解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在工业文明的个人主义形而上学时代 , / 以物 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0, 成为资本主义文 化和个人自我意识的内在矛盾。一方面, 个体自 我意识的觉醒要求人的独立性、 差异性和个性化 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 ; 另一方面 , 人的独立性依 赖于无差别的资本和货币, 一切个人价值只有转 化为无差别的一般劳动、 转化为一般商品等价物 即货币才能实现和交换。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人力 资本、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等概念 , 表达了在资本 统治的社会中个人无法逃避的资本化、 商品化或 物化的命运。个人独特的精神价值与个人不可避 免的物化的矛盾, 成为后现代与现代、 形上精神与 形下欲望的文化冲突。从而 , 哲学终结或后形而 上学时代的形上之思仍然是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 要精神维度。 个人对资本、 货币、 商品或物的依赖, 是个人 获得独立性并进而获得体能、 智能、 技能等全面发 展的必经环节 , 人的物化或异化同时也是人的对 象化的自我实现和自身发展。随着世界市场的形 成和发展或所谓经济全球化 , 世界范围的商品、 劳 务、 信息交换, 使个人日益成为世界历史的公民, 人的本质力量在交换中获得更为强劲的发展。按 马克思的看法 , 在物与物的交换背后, 是人与人的 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关系的全球化, 意味着地域、 民族、 传统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对人的发展的限 制日益减少, 一种跨时空的全球性的人性理解具备 了现实条件, 一种马克思所说的/ 世界的哲学0 即人 类普遍的自我意识或/ 类哲学0具有了可能性。 世界历史人性的生成和自觉必然是一个漫长 的历史进程。正是因为人的社会关系的全球化和 普遍的世界交往 , 使文化的、 宗教的、 哲学的等罗 尔斯所说的/ 全整论说0 的差异和冲突日益鲜明和 尖锐。这说明即便是我们今天这个物化的时代或 物质主义的时代 , 各民族的世俗的或宗教的世界 观理论仍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 广义的哲学或形

柯所说的形而上学作为权威话语系统的 / 权力0 , 或如利奥塔所说黑格尔的同一性哲学就是/ 死亡 哲学0 。我们认为, 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话 语权力的揭示是有积极意义的。怎样理解和规定 人性 ,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和规范了人应当怎 样生活。从/ 在0 或 / 是0 的形而上学规定中 , 必然 包含/ 应当0 或/ 应是0 的规范和尺度。传统哲学把 人性规定为普遍理性、 纯粹思维的本质, 也就现实 地要求人们达到普遍理性的精神高度 , 从而人们 的现实的欲求、 特殊的存在经验和多样的生活方 式, 都必须为理性所扬弃 , 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恐 怖。如前所述, 当工业化使普通大众的生活愿望、 生活理想也具有现实权力的时候, 人民群众对自 己生活和人性的 理解得到了大 众文化层面的表 达, 或者说产生了群众性的主体自我意识 , 传统哲 学的人性理解及其话语霸权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拒 斥和拆解, 当代哲学家所说的后形而上学时代到 来了。 人的全面发展与哲学的精神维度 工业化所释放的巨大社会生产力 , 为每个人 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打开了可能的空间。普通大众 的物质生活需要是无限差异、 多样的偏好体系, 它 孕育着无限多样的生活方式。异质性、 差异性、 难 以为普遍性所包容的不规则性, 与工业文明或资 本的逻辑所要求的普遍性、 普世性、 通用性、 齐一 性等发生对抗和冲突。由此产生了反思、 批判现 代性的后现代理论, 产生了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 文化冲突。在我们看来, 这种生活方式、 生活风格 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化 ,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 然结果, 是与人性自我意识互为因果的。人们怎 样生活 , 就成就怎样的人性; 人们怎样理解和规定 自己的人性 , 就怎样生活。从马克思时代以来, 现 实的具体个人成为自己的精神的 太阳 ?, 个人主 体自我意识空前觉醒, 传统哲学作为人类主体自 我意识的普遍理性精神的太阳已经陨落。古典经 济学个人理性选 择的人性假定 成了新的形而上 学。个人偏好、 个人选择、 个人权利等成为与个人 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一样的神圣教条。在这种个人 本位的人性理解中, 必然导致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20

哲学的 终结与人类生存

上理论是所谓 / 文明的冲突 0 最 深层次角逐的战 场, 文明的冲突或文化冲突, 其根本是哲学的、 宗 教的世界观冲突。罗尔斯认为 , 在存在着/ 全整论 说0 差异的条件下, 人们可以在事关重大的政治决 策领域建立起公共理性, 形成某些/ 重叠共识0 , 确 立秩序良好的社会的正义原则。罗尔斯这种社会 正义的证明理论 , 仍然显示出英美分析哲学的精 神。把世界观信仰与公共理性区分开来 , 把实质 性的、 实在论的契约学说转变为思辨的设计, 把私 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划清界限, 等等, 说明罗尔斯的 政治自由主义难以摆脱某种/ 全整论说0 的形而上 学, 他所寻求的/ 重叠共识0 仍是西方主流哲学背 景下的一种共识。哈贝马斯则寄希望于他的/ 普 遍语用学0 或/ 对话伦理学0 , 希 望人们在遵循对 话、 交往的某些基本规则的基础上, 能够产生实质 性的共同理解 , 重建某种社会同一性。哈贝马斯 与罗尔斯的思路较为接近 , 他自认为与罗尔斯的 分歧是/ 家族内0 的分歧。这就决定了他的理论也 难以避免西方现代哲学这个家族的根本弱点。一 方面, 哈贝马斯也欣然接受哲学终结的论断, 明确 地断言今天的时代为后形而上学时代 , 传统哲学 至多只留下 了某些 / 语 义学的 潜能 0 ? 。另一方 面, 他似乎也难以避免德里达对伽达默尔的批评 , 对话、 交往的前提是 / 真诚0 , 这种 / 真诚0 或/ 善良 意志0 的先验设定难道不是康德的/ 绝对命令0 吗? 中国有句古话: / 解铃还须系铃人。 0 哲学的冲 突、 世界观理论和信仰的冲突, 仍须以哲学或形而 上学的方式加以解决。轻率地断言/ 哲学的终结0 或/ 后形而上学时代0 , 实际是回避了令人头痛的 哲学冲突, 也忽略了形而上学对当代文明和人的 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按照我们对哲学终结的理 解, 它只是用思想把握世界的方式的惟一性、 绝对 性的终结, 是对人性作为纯粹思想、 普遍理性的惟 一规定性的理解的终结 , 但不是思辨地把握世界 方式的终结 , 不是说人没有纯粹思想、 普遍理性的 人性规定。哲学的终结只是意味着人类主体自我 意识有了更为现实、 丰富的人性内容 , 人的全面发 展仍然包含着思辨能力或/ 理论思维能力0 发展的 重要维度。而且, 某些基于人性理解的差异的哲 学冲突, 只能用哲学的发展来解决。

无论是个体生活方式的差异, 还是不同生活 方式作为不同语言游戏的差异 , 乃至不同民族文 化的世界观差异 , 固然不能用黑格尔的世界精神 和绝对理念思辨地给予同一性加以解决, 这种同 一性难免形而上学的专制和恐怖 , 但也不能认为 哲学的思辨对这些差异完全无能为力。不难认为 任何理解、 化解这些差异的哲学思考都是同一性 的死亡哲学, 在充满差异、 竞争、 对抗的世界中, 人 类要生存、 发展, 就必须承诺或设定人同作为人的 等质性和等价性 , 亦即必须承认人性的自然统一 性。否则 , 不仅是哲学需要沉默, 一切关于人类、 文化的话语都是无意义的, 只能凭弱肉强食的自 然法则发挥作用罢了。如果承诺了先验的人性自 然统一性 , 那么个体的、 民族的、 文化的差异 , 即是 后天生活方式和人性自觉的文化差异 , 其中最根 本的差异就是人性理解和人性信念的主体自我意 识的哲学差异。所以, 不是一般的对话和交往, 也 不是公共理性的/ 重叠共识0 , 仍然是哲学的对话 和交往或者说是哲学的/ 他者0 , 才是人类共同生 活的基础。这不是主张基础主义的形而上学, 而 是强调人类交往的哲学维度。如果人类共享自然 人性的统一性 , 后天人性理解的文化差异就有了 相互理解的自然基础。其结果不是西方的或东方 的人性理解成为普遍的、 普世的真理, 而是在/ 以 他平他0 的/ 和而不同0中 , 东西方各自不同的人性 视域有了向/ 他者0 、 / 异质性0 扩展的可能, 随着普 遍的世界范围的人类交往的发展 , 历史生成的人 类性或/ 类哲学0 成为实际可以期待的东西。
? 恩格斯 : 5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6 , 人民 出版社 1973 年版 , 第 11 页。 ? 韦尔南 : 5 希腊思 想的起源6 , 生 活# 读书 # 新知三联书 店 1996 年版 , 第 95 页。 ? 5 海德格尔选集 6, 上海三联书店 1996 年版 , 第 1244 页。 ?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 第 1 卷 ( 上 ) , 人民 出版社 1972 年版 , 第 2 页。 ? 哈贝马斯 : 5后形而上学思想 6 , 译林出版社 2001 年版 , 第 15 页。

作者简介: 高清海 , 1930 年生, 吉林大学哲学 社会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孙利天, 1952 年生,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1责任编辑 : 赵 涛2 21



  本文关键词:哲学的终结与人类生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7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07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6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