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情”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6:18
本文关键词:荀子“情”论研究
【摘要】:在中国哲学中,“情”范畴贯穿其始终。就历时态而言,无论是上古之《诗经》、《尚书》,还是近代之诗歌小说;就共时态而言,无论是儒墨道法,还是阴阳名家,无论或贬或褒,“情”都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儒家思想体系,“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人性论还是政治学,抑或是心性修养。荀子之哲学亦如此。在荀子的哲学框架中“情”并非简单的“性情”之意,“情”与“性”、“礼”、“法”和“乐”共同构成了荀子之“情”论。 在荀子之“情”论中,“情”与“性”的关系便构成了荀子之性情论,也即“情出于性”和荀子人性论视野中的“情”。通过对荀子运用“情”的内在逻辑分析,不仅得出“情乃性之质”的情性关系,而且为荀子之人性论的开展寻得合理依据。 “情”与“礼”、“法”的关系乃构成了荀子之礼情论:一方面荀子依据社会之纲常提出“以情安礼”,即依据情之差异而设定有差异性之“礼”;另一方面,由于荀子认为“人情甚不美”,为重构理想的社会秩序荀子试图通过“礼”“法”的方式对人性之“情”进行抑制,即隆礼重法。 “情”与“乐”的关系则构成荀子之乐情论,即通过“乐”对有善有恶之“情”予以引导,以达到“化性起伪”之化的目的。荀子虽以性恶为支点,但亦认为“途之人皆可以为禹”,不仅隆礼重法外化之,亦以“乐和人情”使人向善,终达“乐得其道”的人文高度。 总之,荀子以“情”为线索,以性恶论为基础,以“礼”、“法”和“乐”为手段,以重构社会秩序和个体内在超越性为目标,建构了其“情论”体系,这为我们重新理解荀子思想,提供了一个比较新的视野。
【关键词】:荀子 情 性恶 礼 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一、选题原因8-9
- 二、研究综述9-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第一章 “情出于性”——荀子性情论11-23
- 第一节 荀子之人性论11-16
- 一、荀子之前的人性论12-13
- 二、荀子的人性论13-16
- 第二节 荀子人性论视野中的“情”16-23
- 一、“情”之内涵17-19
- 二、“情”乃“性”之质19-21
- 三、荀子人性论视野中的“情”21-23
- 第二章 以“礼”节“情”——荀子礼情论23-34
- 第一节 儒家“礼一情”关系略论23-27
- 一、简论儒家之“礼”和“情”23-24
- 二、孔、孟的礼情关系24-27
- 第二节 以“礼”节“情”:荀子的“礼一情”关系27-31
- 一、情欲关系27-28
- 二、情安礼:融合一和解一协调28-30
- 三、情与法:礼的强制性30-31
- 第三节 以“礼”节“情”的现实性31-34
- 一、以“礼”节“情”的人性论基础32
- 二、以“礼”节“情”的社会环境32-34
- 第三章 以“乐”和“情”——荀子乐情论34-44
- 第一节 荀子之“乐”的背景及目的34-39
- 一、反对墨子的“非乐”34-37
- 二、荀子之“乐”的内在超越性目的37-39
- 第二节 荀子之“乐”“情”关系39-44
- 一、乐出于情39-40
- 二、乐和人情40-41
- 三、“乐和人情”的意义41-44
- 第四章 荀子“情”论的影响及反思44-51
- 第一节 荀子“情”论对后世的影响44-48
- 第二节 荀子“情”论的反思48-51
- 参考文献51-54
- 后记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来;;“儒”的自我理解——荀子说儒的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欧阳祯人;;《荀子》中“情”字的哲学意涵[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石洪波;;论荀子的性情观[J];管子学刊;2006年02期
4 毛新青;;荀子“情义”观探析[J];管子学刊;2011年02期
5 吴祖刚;;《荀子》“性、情、欲”之关系分析[J];道德与文明;2013年06期
6 连劭名;;《周易》中的“命”与“情”[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舒也;;尚情主义与审美自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何善蒙;樊宏法;;“情”:传统儒家道德哲学的现实基础[J];江淮论坛;2006年02期
9 马育良;郭店简书“信情”解读[J];孔子研究;2005年05期
10 郭卫华;;论荀子“礼以养情”的性情观[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1092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09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