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知性范畴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4 10:22
本文关键词:康德知性范畴理论研究
【摘要】:经验主义者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怀疑形成了不可知论,这对形而上学及科学的本身带来了巨大的摧毁力。而经验论者和唯理论者长时间的争论都无法说服对方,认识的确定性及科学的必然性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大难题,康德的出现正是应对这一种时代的召唤,把休谟摧毁的因果律恢复,对经验论及唯理论的合理部分加以调和,以先验的必然性及确定性给予科学最坚实的基础,开创了批判哲学的新局面。而在认识论中的哥白尼革命,先天综合判断,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纯粹的知性认识结构,为认识的可能性,认识的界限性,认识的确定性,认识的必然性提供了依据,也因为康德的二元划分的认识论,物自体不可知,静态的先验逻辑分析,等一系列不彻底的因素为后来的费希特和黑格尔理论的完善留下余地,但康德的认识论学理承上启下,在形而上学危机四伏的时代开创了新风,必将留下不朽的功勋。 文章分以下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对康德之前的理论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系的优长和缺点作一个比较的分析,进而指出康德学理形成的必要理论背景。和康德对两大派系所作的理论调和的必要依据。康德对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改造,用先验的角度来打破形式逻辑的二元分立的局面,对判断的方向,判断的形式和判断的样式都作出调整。判断方向的改变是对象符合我们的认识的哥白尼革命,判断的形式是先天综合判断确立,而判断样式的改变是正反合三个样式的并立,康德的先验逻辑的重大改变使得知性范畴的出现成为可能。 第二章的论述主要是对静态的逻辑和知性范畴的对称性问题作一个系统的论述,对判断表及范畴表的各个对称状态进行一一的说明,对四门十二类的范畴作出一个概要的综合,进而对范畴的使用进行重要的论述,主要是在比较第一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观演绎和第二版的《纯粹理性批判》客观演绎作出说明,这是文章的难点部分了,尤其是客观演绎的部分,康德的重大的理论修改是重中之重。在对范畴的演绎完成后的内容是对范畴的三个重要的特征作出一系列的说明,分别是先验性,范导性和凝固性。这是康德学理明显的表征,至此康德学理中的知性范畴的重大理论的基本形成,可以说人的知性为自然立法。 第三章的论述主要是对知性范畴的使用和其具有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作出说明,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就知性范畴所能解决的四个问题作出一个回顾,四大问题分别是:(1)纯粹数学如何可能;(2)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3)以往的形而上学怎么不可能;(4)未来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第二部分的论述是主康德的知性范畴的理论意义作出两点说明:即认识上的哥白尼革命及批判理论的形成。最后是说明康德学理对近现代的主要贡献及现实的意义。 总述之,文章是从康德的一个判断的切面入手,对判断为基点的先验逻辑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改造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理论说明,又把知性范畴的理论用度及现实的意义作出必要的联系。判断这先验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而判断形式的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学理的最重要的出发点,可以说,否认了这样一个出发点,那么康德的学理就像无法构建起来,一旦康德的学理是正反合三元来出现的时候,其实它有动态的暗示了,其后的费希特,以自我的把范畴的各部分推演出来,而谢林基于认识的同一性把本质和概念合为一体,最终黑格尔从主体即实体出发,把概念通过正反合的辩证运动由低到高展现出来,那样形而上学的已经构建完毕了,可这一过程的形成,康德可以说是传承前人,也益及千秋。而康德学理的复杂平实又开放的学风,先验学理的高深思考,体系建构的严谨合理,无不令人神往慨叹。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516.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丽平;论康德先验想象力[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2 屠兴勇;;形而上学、人与自然——海德格尔与康德的“先验想象力”[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春文;谢亚洲;;时间、想象力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之路[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2期
4 黄裕生;;“纯粹理性批判”与存在论问题——从《纯粹理性批判》如何成为“基础形而上学”谈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苏德超;论康德的时间图型说[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6 黄玉顺;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儒学视域中的海德格尔及其所解释的康德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王建军;;康德的想像力难题[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5期
8 曹俊峰;论康德的图式学说[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6期
9 陈迎年;追问形而上学——从康德到海德格尔[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孙冠臣;;形而上学的蜕变与思想的开端——论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克服[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1139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13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