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李泽厚自然人化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04:24

  本文关键词:李泽厚自然人化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自然人化 人自然化 主体性


【摘要】:李泽厚的哲学体系具有甫要的理论意义,它不仅体现着将屮国儒学传统勾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融合的…种努力,而且其关于主体性的理论探索很有时代价值。而这两方面都和李泽厚的“自然人化论”息息相关,具体来说,自然人化论是李泽厚融合中国儒学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纽带;李泽厚的主体性以白然人化论为理论根基,在主体性实践哲学中他也把“天人合一”作为自己哲学理论的归宿。同时,自然人化论本身又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理论。因而,本文以李泽厚的自然人化说为研究对象。以此为研宄对象的目的在于,第一、李泽厚对这一重要概念更多的是简洁而零散的论述,而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集屮而细致的说明。本文将结合其哲学体系,系统说明其源流、特征、作用。第二、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考察自然人化论所具有的新价值。第三、主体性的提出是哲学思维的新成果,以主体性的视角来阐释李泽厚的以自然人化论为基础的主体性的新发挥。李泽厚自然人化说源自马克思,在内涵的进一步发展方面,受到了儒家传统、康德与海德格尔的影响;在李泽厚的哲学体系中,他提出了诸多本体,如工具本体、心理本体、度本体、情本体等等,对于这些本体的理解是需要以其“历史本体”来理解的,但更进一步来说,和自然人化更为密切。在思维方式上.李泽厚“自然人化”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其特有的方式连接外在自然和人的内在心理,建立出具有新的内涵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我们知道,黑格尔以后,西方哲学出现了终结形而上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也提出“哲学终结”,是否形而上学己穷途末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形而上学该当如何?哲学应有所为,李泽厚以自然人化说为理论根基提供了一种新的广阔视野,其重要意义是在“解构”与“虚无”的潮流中体现着建构的努力。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初;;本体之情与生存的诗性言说——论李泽厚的“情本体”[J];文艺争鸣;2011年05期

2 赵景阳;;李泽厚伦理思想概述[J];临沂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郭立田;谈分析与综合——与李泽厚同志商榷[J];文史哲;1978年04期

4 赵士林;并非对话——评《与李泽厚对话》[J];求索;1987年04期

5 博凡;李泽厚教授谈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何以不深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02期

6 卫毅;;李泽厚 寂寞思想者[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20期

7 黄克武;;论李泽厚思想的新动向 兼谈近年来对李泽厚思想的讨论[J];国学论衡;2002年00期

8 施依秀;温玉林;;李泽厚对“有意味的形式”的解读[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郑君山;;李泽厚论形象思维回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韩小龙;;李泽厚美学体系质疑[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克武;;论李泽厚思想的新动向 兼谈近年来对李泽厚思想的讨论[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2 罗绂文;;试论李泽厚“天人新义”的理论路径与现实指向[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平;;“审美代宗教”说的文化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论文提要[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锫坚;李泽厚:浮生论事[N];经济观察报;2005年

2 刘东超(本报书评人);当李泽厚成为研究对象……[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早报记者 陈良飞;“为什么我们思想界没有李泽厚了”[N];东方早报;2011年

4 许阳;性情中人李泽厚[N];中国包装报;2002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李泽厚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N];文汇报;2010年

6 张明扬;李泽厚再谈思想与学问[N];东方早报;2010年

7 刘悦笛;从“人化”启蒙到“情本”立命:如何盘点李泽厚哲学?[N];中华读书报;2012年

8 李泽厚 刘绪源;从“度”到“美”:与李泽厚对话[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早报记者 石剑峰;李泽厚伦理课最后探讨何为哲学[N];东方早报;2014年

10 舒平;一代启蒙者的悲剧情结[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耕;李泽厚历史本体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4 钱善刚;本体之思与人的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晓旭;李泽厚90年后学术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李龙;李泽厚自然人化说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3 刘怡;李泽厚心理本体论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4 李倩;简论李泽厚的美学思想[D];新疆大学;2009年

5 陈霞;李泽厚“情本体”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施依秀;李泽厚学术思想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高益刚;论李泽厚“新感性”论的内涵及价值[D];山东大学;2007年

8 吕佳翼;李泽厚历史本体论批判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9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维;李泽厚“新感性”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02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202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1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