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中庸方法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4 15:07

  本文关键词:中庸方法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庸 用中 时中 方法论


【摘要】:“中庸”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孔子首次提出并尊为“至德”,子思著《中庸》以述其内涵实质。宋明理学时期,中庸之道的地位更是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中庸之道作为连接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这两个儒家学术顶峰时期的主线索,其内涵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工夫论、境界论等不同视域予以研究,而本文之所以选择中庸方法论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对“致中和”的关注,进而分析中庸方法论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及社会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秉承历史文献学的方法并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对“中庸”思想渊源展开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用中”、“时中”、“诚”等中庸方法论内涵实质的论述,进而展示出中庸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与其实践价值。依次论述了中庸方法论对于实现“仁礼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等的功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中庸方法论来指导人们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这一内圣外王的理想,进而实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人和谐的状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内圣外王之道的推崇经久不衰,指引着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不断修身实践,以士大夫阶层为主体对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伦理价值的和谐统一的境界更是推崇之至。而作为“至德”的中庸之道是儒家君子修身的根基与行为的标准,以此为基础进而为人处世皆以中庸之道的方法论为纲领,无论面对家国关系、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等问题上,均能处理得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符合天下之正道与天下之定理,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无论是个体自我还是社会整体的长久和谐地发展,这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生命力是对中庸方法论重要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这一对中庸方法论具有创新性理解的观点正是本文重点探讨的核心内容,而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也正在于此。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建红;;本体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中庸思想的现代解读[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1期

2 李景林;先秦儒学“中庸”说本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4期

3 金景芳,吕绍纲;论《中庸》──兼析朱熹“中庸”说之谬[J];孔子研究;1994年02期

4 谢树放;儒家中庸、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孔宪峰;;“中庸”的本义及其时代价值[J];理论导刊;2010年09期

6 李振纲;王晓朴;;儒家实践理性原则——孔子“中庸”方法论管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黄成惠;中庸之道的现代方法论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田文军;道德的中庸与伦理的中庸[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陈峗;;为什么是智仁勇之德,才开启了中庸的可能性?[J];现代哲学;2006年06期

10 马育良;重读《中庸》——关于性情道诚和中节诸问题的若干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任命;中庸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51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251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