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至善之路—《中庸》新诠
发布时间:2017-12-08 04:24
本文关键词:通往至善之路—《中庸》新诠
【摘要】:因为汉语语言本身言简意赅的特点,加上古人并不重视文字的精确性,反而追求语言的含蓄蕴藉之美等原因,中庸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关于中庸概念的争论历来也很多,但不管怎么争论,都不能歪曲和误读中庸,都需要弄清中庸到底在讲什么,这离不开对《中庸》文本的合理把握。本文以《中庸》文本为根据,结合文字考证并吸收了前人对《中庸》的部分研究成果,挖掘出中庸至善方面的内涵,同时以中庸至善内涵为纽带,串联起表面看起来零散的《中庸》文本,从而得出《中庸》一书是紧紧围绕“通往至善之路”而展开的这一结论。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前言”,包括了经典诠释的背景、《中庸》的研究状况和《中庸》作者与成书的简要分析。第二章为“何为至善”,是《中庸》的题解,是从根源上分析中庸的内涵。先从文字上来分析中和庸各自的含义,又通过对孔子中庸思想的总结来理解中庸总体的意思,然后得出中庸与至善意义上等同的观点。第三章为“至善何以可能”,主要是对《中庸》核心概念——天、命、性、道、诚等的解读。这些核心的概念是理解《中庸》和中庸思想的基础。该章主要借鉴宋明理学家对《中庸》的注释,来分析《中庸》的天道观,将《中庸》上升到本体的形而上的高度。但体用一源,言天只为立人,《中庸》的天道观最终通过道心和人心的划分又回归至人自身。第四章为“通往至善之路”,是对《中庸》章节的具体把握。清楚了人从何而来,然后就会更加明确人将去往何处。既然天命赋予了我们“性”,我们就应该将这种“性”发挥到极致。或用“自教”之道来完善自我,或用“他教”之礼来规范自我,最终都是要去追求至善至美的中和圣境。第五章为“至善的完成”,至善的完美之境是很难完成的,我们永远在追求至善的路上。所谓的完成只是《中庸》呈现给我们的“中和圣域”的美好图景,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汀阳;;道的可能解法与合理解法[J];江海学刊;2011年01期
2 丁原明;《易》《庸》《学》与道家思想[J];孔子研究;1996年01期
3 王岳川;;“中庸”的超越性思想与普世性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1265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26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