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仁心”与“仁性”-胡宏《知言》与朱熹《仁说》对“仁”的两种诠释

发布时间:2017-12-11 00:16

  本文关键词:“仁心”与“仁性”-胡宏《知言》与朱熹《仁说》对“仁”的两种诠释


  更多相关文章: 仁心 仁性 心善 性善


【摘要】:本文以“仁”这一概念在两宋之际理学思想中的转变为核心内容,概述并分析了从胡宏到朱熹仁学思想转变的发生过程。北宋理学张载、程颢一系保留了孟子传统“仁心说”思想,认为“仁”是与心、性本为一体一元,是人与生所具的一种道德本心的良心。到南宋湖湘学派的胡宏将“性”提升至天地之本体,并进一步地明确了“天地之心”的概念,将程颢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思想解释为“天地之心”与“人心”的贯通,天道本体的性体与人心、道德本体的仁体本然为一,指出仁是人道德良心的“仁心”。而朱熹早年不满于道南学派静坐澄心以识仁的上达工夫,试图探究普遍适用的工夫教法,但其切入点在中和问题和心性结构上。通过对道南学派、谢良佐、湖湘学派在中和问题和心性问题上的反省和批判,朱熹在中和新说之后建立起了心性情三分新的心性论,以此为基础,在与湖湘学论战的“仁说之辩”中即对“仁”的问题作了一新的整合,定义为“仁为心之德、爱之理”,仁是人心中的“仁性”。本文即是通过对胡宏《知言》和朱熹《仁说》这两部重要文献中关于论仁的思想内容展开,以“仁心”和“仁性”的两个方面,分析两种仁学思想的不同,并概述其理论差异的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亦;;张南轩与胡五峰之异同及其学术之演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1276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276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4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