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他者——马克思与怀特海的他者之维
本文关键词:在场的他者——马克思与怀特海的他者之维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怀特海 他者 主体间性 存在论 认识论 价值论
【摘要】:马克思与怀特海在有机论、整体论和过程论的立场下,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二元论思维方式,诉诸主体间性的主体性原则,无论是其存在论、认识论还是价值论都开显了他者之维,让他者始终在场,并体现在他们的伦理观上。只不过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原则,考察"现实的人"之实践,共时与历时地阐释一切"属我关系":从对象性存在物、社会存在物、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人之解读,到感觉官能、意识能力的历史性生成,再到自我价值的他者确证等,彰显了制度伦理与对他者的关注。怀特海则基于泛主体论、泛经验论的解释原则,在其过程-关系的机体哲学下,立足经验主体的"现实实有"或"现实事态"的"合生",把价值主体、伦理主体拓展到非人类社会;这些经验主体能够自我感受或摄入、自我创造性生成和实现,因其摄入的"二级性"不仅有"从下至上"而且有"从上到下"的因果效验关系。这样,万事万物既有基于生存的独特价值,又成就了依赖他者的宇宙整体,为环境伦理学奠基。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13ZXB001)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调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A81;B561.52
【正文快照】: (1)张秀华:《从有机、有序到和谐与文明——怀特海与马克思的机体思想之比较》,《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5-12页。马克思与怀特海作为现代辩证法家,他们都立足感性活动过程论、有机论和整体论,(1)分别依托“现实的人”的生产、劳动实践、“现实实有(actual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8届国际怀特海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J];哲学动态;2011年11期
2 朱兰芝;冒险——怀特海的艺术旨趣[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张建强;;关于怀特海思辨哲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小约翰·柯布;李明;;从怀特海哲学的角度审视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2期
5 王文;;怀特海哲学思想的教育意蕴[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7期
6 杨丽;温恒福;;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7 赵玲;郑敏希;;怀特海对自然二分问题的思考与批判[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8 杨芳;阳黔花;;怀特海机体哲学的基本思想[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A.-L.雷洛阿;傅乐安;;怀特海的科学与哲学[J];世界哲学;1962年Z1期
10 商戈令;;观念的探险 读陈查德《怀特海哲学演化概论》[J];读书;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文喜;;从过程哲学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读派莫莱的《马克思和怀特海:过程、辩证法和资本主义批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明;;怀特海与教育:实践和思想[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高峰强;陈英敏;;怀特海有机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通及启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宇杰 曲跃厚;怀特海与中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石为华;沉湎怀特海[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黄志远;怀特海历史哲学刍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付洪泉;怀特海的过程思想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5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杜娟;怀特海:时代的异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陶春;怀特海与中国[N];学习时报;2002年
7 (美)小约翰·B.科布 (美)大卫·R.格里芬 (台湾)俞懿娴 寇东亮 郑伟 宇杰 曲跃厚/编译;怀特海 和谐回应东方[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李健;重构为了人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楚渔;改造传统思维模式是我国教育的大事[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杨桂青;让孩子“欢欣”地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敏希;怀特海“事件”理论的哲学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铭;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论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白弘雅;论怀特海对教育中“呆滞的思想”的批判[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琛;怀特海的自然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建强;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内涵的转换与怀特海的有机论重构[D];山西大学;2004年
5 刘宝福;怀特海事件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郑敏希;怀特海“事件”理论溯源及阐释[D];吉林大学;2008年
7 魏婕;从怀特海的思辨哲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纪升娟;论怀特海的和谐教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建杰;论怀特海过程神学之上帝观[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10 卢琛琛;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1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3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