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阴阳观与和合文化论析
本文关键词:《周易》阴阳观与和合文化论析 出处:《周易研究》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周易》阴阳观与和合文化之间的关联应该得到系统揭示。《周易》阴阳观由阴阳交易观、阴阳分判观和尊阳抑阴观三部分有机构成,和合文化的特点可概括为同一性、差异性和主导性。《周易》阴阳交易观与"和合文化"强调交流互鉴的内涵相契合,阴阳分判观与"和合文化"尊重差异性的内涵相契合,尊阳抑阴观则与"和合文化"的主导性内涵相契合。植根于《易》学文化基因的和合文化欲在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中起到其应有的重要作用,须立足于中国古代逻辑的本土特点,而《周易》阴阳观作为中国传统推类逻辑的基本前提之一,对基于广义论证的中国古代逻辑将是深度的揭示和研究。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昌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史事宗”易学研究(14BZX05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易学逻辑溯源及早期发展研究”(15JJD720015)
【分类号】:B221
【正文快照】: 《周易》以卜筮为外衣却富含哲学智慧和历史经验,指导人生决策以趋吉避凶,是上古巫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李学勤先生倡言:“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经学的冠冕是易学。”(1)《庄子·天下》云:“《易》以道阴阳。”可谓对《周易》核心思想的精到概括。天人观、阴阳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华和合文化研究概述[J];石油政工研究;1997年02期
2 刘菊香;;浅析和合文化与“同心”思想[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蔡方鹿;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06期
4 张立文;儒家和合文化人文精神与二十一世纪[J];学习与探索;1998年02期
5 王煜;中华和合文化散论五则[J];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06期
6 杨建华;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中轴结构[J];浙江学刊;1998年05期
7 王颢;;和谐与发展的圆融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吴志杰;王育平;;论“和合”本体的非实体性特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孙植;;“绘事后素”与孔子的审美哲学及其局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10 毕群晟;济宁市周易研究会举行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六周年庆典[J];周易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丽文;;《左传》与《周易》的哲学化[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2 吴怀祺;;近代易学的发展和郭沫若的《周易》研究[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北京精神与《易大传》的伦理精神——“2012·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周易研究会专场综述[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登科邋陈艳梅;宝鸡周易研究会成立[N];宝鸡日报;2008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 周山;《周易》的文化价值[N];文汇报;2010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雷辉 周志坤 陈枫 实习生 韦欣欣;《周易》塑造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N];南方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刘真;历千年沧桑 寻文化之源[N];石家庄日报;2013年
5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蔡运章;易学考古导论[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红娟;读“易”有益于为人处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永平;先秦的卜筮与《周易》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孙喜艳;《周易》美学的生命精神[D];苏州大学;2010年
3 房振三;楚竹书周易彩色符号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4 陈仁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先锐;和合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2 许氏明芳;二十世纪以来越南的《周易》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丁林;阮刻本《周易正沸,
本文编号:1333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3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