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气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09:39
本文关键词:王阳明气论研究 出处:《山西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王阳明作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广为古今中外学者研究著述,但是,"气"作为王阳明核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很少为学者关注。按善恶来源来分,王阳明将"气"分为先天的气和后天的气。先天的气分为物质的气和精神的气。物质的气继承了前人的气本论、宇宙论思想,然而王阳明思想以"良知"为最高本原,故物质的气亦有其独特内涵。精神的气则侧重于道德实践领域,主要包括四端之气、七情之气、才力之气和刚柔之气。四端之气是指"仁、义、礼、智"的性善之端通过"气"表达出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的道德情感。七情之气是指在知得良知本体的前提下,"喜怒哀惧爱恶欲"作为性之情,是顺良知自然流露出的情绪和情欲。性、气二者的关系也因良知本体而不分彼此、即体即用。才力之气和刚柔之气则指个人因先天所赋气质清浊刚柔不一而导致的才力和性格的不同,然气质清浊与刚柔的不同并非人性善恶的原因,只是个人先天条件的不同。正如水与器,水不因盛放器具大小而改变性质,人性先天的至善也不因气质不同而变为恶。由此,王阳明认为先天的气都是至善或无善无恶的。人性恶的来源是后天的习气或私欲,亦称为客气。客气蒙蔽良知,使人性变恶,甚至导致"为子不能孝,为弟不能敬,为臣不能忠"等恶行。因此,去除客气(即变化气质)就尤为重要。去除客气的功夫论还涉及到王阳明思想早期的诚意和后期的致良知,以及儒家共有的立志功夫,因志是"气"之帅也,志之不立,"气"则愈易受习气影响而成为客气。王阳明的功夫论专注于从心上去求,如此才能切实做到保持良知本体的澄澈,从而达到纯乎天理而无一丝人欲之杂的圣人境界。圣人境界即"圣人气象",具体则为"大仁"、"大义"、"圣知"、"大勇"之气象。总之,王阳明思想以"良知说"为核心,其气论思想无论在本体论、人性论、功夫论、还是境界论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同时"气"多元化的含义也起到丰富王阳明思想内涵的作用。因此,"气"在王阳明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4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洪卫;;志气相依与通达——王阳明心志与气机关系略论[J];哲学分析;2015年01期
2 吴震;;中国思想史上的“圣人”概念[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陈清春;;王阳明理论中“物”的含义分析[J];中国哲学史;2012年03期
4 张凯作;;论朱子哲学中的气质之性[J];东方论坛;2012年01期
5 刘建如;段红智;;“气”在阳明心学中的地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史少博;朱熹论“善”、“恶”与“禀气”[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琦;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陈媛媛;王阳明心学之道德主体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王建宏;王阳明思想再评价[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36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36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