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生存论视域下的自我概念
本文关键词:克尔凯郭尔生存论视域下的自我概念 出处:《南京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我"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考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致死的疾病》中,克尔凯郭尔对于自我概念进行了最集中和彻底的分析。克尔凯郭尔认为,人是一个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自由与必然的综合。同时,人也是身体和灵魂、感官和心灵、理想和现实、罪和信仰等的综合。克尔凯郭尔宣称自我是一种综合,人是由一种根本上无法取消的两级对立组成。有限、必然和身体反映了人陷于他所处的历史境遇的事实,而无限、可能和灵魂则表明人在这种境遇的限制之下又是可以自由行动的。人既不是完全自由也不是完全被决定的,而是同时自由和被决定的。一个人总是发现自身处于历史之中,这种境遇决定了为个体敞开的可能性,这对于一个人而言是给定的。同时,个体拥有想象各种不同行动的能力,去实现各种不同的可能性的能力。通过想象力,个体可以扩大最终付诸实践的不同可能性。认识到自我是一种综合,还不能够使自我实现自身,自我还必须通过选择行动去实现。恐惧是自我在面对需要去成为的可能性自我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情绪,它不仅是对于未来的可能性的畏惧,同时也被这种可能性所诱惑。在反思之中,我开始意识到目前自我和梦想自我之间的鸿沟,自我需要去实现的不是一个抽象的自我而是一个具体的自我。虽然自我处于自然的和社会的种种的环境之中,但是在成为自我的抉择中,自我是孤立的,只有依靠自身的激情,自我才能为可能性的自我做出关键性的决定。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即便一个人在思维的领域对于自我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如果没有行动的话,这样的一个自我依然不成为自我。克尔凯郭尔将个体的生存划分为三个层面,通过对每一个层面的分析,向我们展现了自我的生存样式,强调了选择和行动对于去成为的自我的重要性。实现自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就是人永远没有办法完全地实现自我,只能通过行动一步步趋近自我。正因为如此,绝望成了人类的普遍的致死的疾病,而这疾病的来源,正和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关于自我的定义有关。在克尔凯郭尔看来,绝望不是一种偶然的人类情感,而是普遍的人类处境。最终,克尔凯郭尔指出只有通过完全地依靠于上帝,人才能克服绝望,完全地实现自我。一个人如何在时间和永恒的综合之中成为真正的自我,其实就是一个人如何在基督教世界做一个基督徒的问题。只有通过信仰,通过上帝,一个人才有可能成为自身,也就是成为永恒的可能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5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W.阿多诺,李理;克尔凯郭尔的生存概念[J];世界哲学;2003年06期
2 王齐;;克尔凯郭尔思想研究(专栏·上)[J];世界哲学;2006年03期
3 M.陶埃尼森;鲁路;;致思死亡的思想的虔诚之处——克尔凯郭尔《墓前演说》的传统因素、革新观念和无尽潜力[J];世界哲学;2006年05期
4 史兰;;寻找本真的自我——论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旨趣[J];当代经理人;2006年11期
5 尚杰;;克尔凯郭尔的世界[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张典;;关于克尔凯郭尔三种精神生活的谱系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邹慧玲;;精神·自由·自我——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核心透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侯宪亮;;浅析克尔凯郭尔的绝望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1期
9 孙希佳;;论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及其当代意义[J];求索;2012年02期
10 周书俊;;克尔凯郭尔的理性偏转与个体主义[J];哲学动态;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甲明;;克尔凯郭尔“个人”范畴的伦理和宗教意义[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新;;孤独个体的信仰真理——以克尔凯郭尔为中心[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陈涯倩;;试从他者与身体的关系考察古希腊伦理共同体的产生与覆灭——以克尔凯郭尔基督教生存论思想为出发点[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赵敦华;“最细心地检查他自己”: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生活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齐;克尔凯郭尔研究的过去和未来[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诗人、《空中生活》主编 周江林;生活就是流浪[N];华夏时报;2013年
4 张弘;十二月:好书渐欲迷人眼[N];北京日报;2004年
5 苑淑娅;我院26种图书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选题项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后散文: 对于表达的迷恋与怀疑[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7 高旭东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走向文学与哲学的跨文化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俞吾金;“诺贝尔情结”之我见——兼论学术创新的前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卫霞;“基督教界”的“助产术”[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艳秋;克尔凯郭尔论绝望[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艳华;论克尔凯郭尔的生存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雯;关于克尔凯郭尔著作中的个体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韦玉玲;克尔凯郭尔生存诸境界的审美意蕴[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郑明鉴;存在与本质共契中的主体[D];南京大学;2014年
6 李诗媛;克尔凯郭尔“间接沟通”思想与“跨界写作”[D];暨南大学;2016年
7 朱湘怡;克尔凯郭尔的“公众”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鹏;个体的激情[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方园;格雷厄姆·格林天主教三部曲的克尔凯郭尔存在哲学解读[D];浙江大学;2016年
10 王海英;克尔凯郭尔论传承之罪及其伦理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3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5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