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科学主义”的滥觞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
本文关键词:“唯科学主义”的滥觞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科学思维方式” “唯科学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摘要】:对"自然科学思维方式"影响甚至决定社会存在发展趋势的观念进行批判是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理论基础。这里所谓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并非本真意义上的科学观念,认为它可以决定社会存在发展趋势的观念更是"唯科学主义",这是科学发展和工具化过程中对自我本质的遗忘。另外,工具理性批判者对工具理性展开批判所用的工具往往是意识、价值理性、辩证理性等精神因素而不是从实际出发,其本质是在观念领域进行的批判。要想对工具理性展开更全面深刻的批判,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拒斥"唯科学主义",认识本真意义上的科技包含的社会进步因素,把科技的进步作用与历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在对科技积极作用予以肯定的同时,对其发挥作用的范围进行界定。这是对工具理性进行更深刻批判的基础,也是彰显实践唯物主义当代价值的体现。
[Abstract]:The "natural science thinking" influence and even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 criticism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ritical theory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Scientific concept is not the true meaning. Here the so-called "natural science thinking", that it can decid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ociety in the concept of "Scientism", this is forget the nature of the self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ools. In addition, the critique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o start with a critical tool to tool rationality is often consciousness, value rational, dialectical and rational spirit factor and not from reality, its essence is critical in the realm of ideas. To criticize th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the instrumental reason must be from the social reality, rejects "Scientism", understanding the real meaning of social progress factors including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main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the affirmation of the positiv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fines the scope of its action. This is the basis for a deeper critique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practical materialism.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B023
【正文快照】: 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具理性批判者一直诟病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决定运用越来越广泛。自韦伯把哲学上的理性转化为社社会存在发展的观念就是“唯科学主义”,这是科学会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并对合理性做了工具理性和发展和工具化过程中对自我本质的遗忘,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宝信;实践唯物主义之“实践”释义──兼评对实践含义的四种理解[J];学术月刊;2000年03期
2 李文阁;实践其实是指人的现实生活——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反思[J];哲学动态;2000年11期
3 李荣海;实践唯物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出路[J];东岳论丛;2001年06期
4 宗鹏瑞;实践唯物主义必须面对现实[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孙芳;人道主义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思潮的理论之根[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孙芳;实践唯物主义转向的人文根基[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3期
7 孙芳;实践唯物主义转向的人文根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荣海;;“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建[J];求实;2006年04期
9 胡群英;李丽;;当代中国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新理路及其理论自洽的问题[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3期
10 刘晓音;赵庆元;;广域实践唯物主义论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范吉雨;;实践唯物主义即马克思的“新哲学”[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2 沈玉龙;;近年来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庞元正;;论创新实践与创新实践唯物主义[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南开大学哲学院 王南n\;实践唯物主义:一个开放的理论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边立新;实践唯物主义:实践论与唯物论的统一[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杨耕;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国学者的“知识产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杨耕;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也有“中国产权”[N];北京日报;2012年
5 陈先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不能借“实践唯物主义”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爱军;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科学和技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积平;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肖波;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之“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媛;实践唯物主义视阈中的马克思、恩格斯两性观[D];南昌大学;2016年
3 曹永春;我国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及其当代走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华;论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娄跃辉;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经济哲学发展路径探析[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3年
6 郑广永;实践哲学底蕴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孙清松;自我及其反身性建构[D];山东大学;2013年
8 李洋;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解读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9 高维杰;康德的“客观性”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之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96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9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