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新加坡华校与儒家思想——以校名校训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1-21 15:26

  本文关键词: 新加坡 华校 儒家思想 校训 校歌 出处:《理论学刊》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加坡华人以集资办校兴学的方式传承儒家思想,发扬了中华民族崇文重教、作育英才的优良传统。早期华校是方言性的私塾、书院,大都附设在庙宇、宫观、祠堂之内,形成了儒学在新加坡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融儒学教化于民间信仰。后期新式华校以华语教学并通过校训来灌输儒家思想,表现在用儒家思想为学校命名、以儒家精神来办学,且结合生活实践和社会现实对儒家价值观作出新的诠释。海外华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办校兴学和传承儒家思想,原因在于这既是他们漂泊心灵的安顿之处,也是他们生活创业的精神源泉所在。
[Abstract]:The Singaporean Chinese inherited the Confucian thought by raising funds to set up schools and carried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worshipping culture and emphasizing education and being good at cultivating talents. The early Chinese schools were private schools with a dialect nature. Most of them were attached to temples and temples. Within the ancestral temple,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spread of Confucianism in Singapore-the integration of Confucianism in folk belief. The new Chinese school in the late teaching and through the motto to instill Confucianism. This is manifested in the use of Confucianism to name schools and to run schools with the spirit of Confucianism.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life and social reality to mak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values. The reason why overseas Chinese attach so much import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s and inheritance of Confucianism, because this is the place for them to settle down. It is also the spiritual source of their life and entrepreneurship.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南海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4ZDA07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222;G749
【正文快照】: 华人下南洋本是迫于生计,但是当他们在移居地安定下来之后,就会依照儒家“庶、富、教”的古训而办校兴学、教育子弟,自觉承担起传承文脉、作育英才的文化使命。从华人先贤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来看,他们在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上所作出的贡献值得充分肯定。一、新加坡华校的历史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荣晋;儒家思想与现代儒商[J];石油政工研究;2000年01期

2 葛荣晋;儒家思想与现代儒商[J];石油政工研究;2000年02期

3 李彬;儒家思想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刘新峰;儒家思想的生命情怀[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寇玉芳;;“仁” 儒家思想的精髓[J];中国公证;2003年02期

6 黄钊;论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哲思;“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韩国;2004年04期

8 陈冰;张小伟;;儒家思想对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9 ;“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人文杂志;2005年01期

10 王子科;儒家思想中的“诚”、“信”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2 信广来;;儒家思想中的纯洁和与沉静(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沈海梅;;明代儒家思想在云南传播的主要途径——官学教育[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苏庆祥;;系统论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杜维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市民社会[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6 于波;;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命运[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熊黎明;;现代经济发展对儒家思想的扬弃[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李槐;;社会转型与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9 邵鸿;;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二辑)[C];2012年

10 罗彩娟;;论儒家思想与生态环境保护[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爱军;试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N];吉林日报;2011年

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经济学教授 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 赵红军;儒家与自由贸易思想[N];东方早报;2012年

3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中江;儒家“民意论”的真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深圳商报见习记者 苏兵;儒家智慧可指导我们解决难题[N];深圳商报;2013年

5 记者 曹典 段菁菁;各种不同文明儒家都可配套[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陈来;世界意义的儒家[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家铮;正视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负作用[N];光明日报;2002年

8 王杰;儒家思想与和谐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韩焕忠 苏州大学哲学系;儒家思想担当公共话语的重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中联部 郝铁川;儒家思想与民间谚语的差异[N];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关万维;先秦政治与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赵玉;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6年

4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娜瑛;韩国儒家孝观念及其实践的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代文文;荀子师道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费瑞博(Robert Fehily);祭如在[D];复旦大学;2014年

4 赵静;论儒家思想的保护性内征[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松昱;理论与实践、知与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思想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6 宫龙楠;儒家思想传播的历史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D];鲁东大学;2016年

7 王文;儒家“诚”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李富强;紧张与亲和: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山东大学;2016年

9 王磊;毛泽东对儒家思想的扬弃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10 朱菁;党的群众路线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51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451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