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近代交流思想史

发布时间:2018-02-27 00:14

  本文关键词: 交流 主体性 主体间性 阴阳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把交流问题放到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哲学史的纵深中去考察,梳理了西方近代的主体性哲学和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概况,并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简单评价。本文认为,交流在西方哲学的框架内陷入了一种理论上的悖论:交流既是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同时又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交流的悖论源于西方哲学在近代未能很好解决主体间性的问题。主体间性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主体性哲学未能完成的对主体性探索的哲学困惑。中国的阴阳之道为解决交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mmunication problem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from subjectivity to intersubjectivity,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estern subjectivity philosophy and inter-subjectivity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evaluation of i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ommunication falls into a theoretical paradox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western philosophy: communication is a social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e paradox of communication originates from the failure of western philosoph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subjectivity in modern tim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olve the philosophical puzzlement of subjectivity exploration which can not be completed in subjective philosophy. The way of yin and yang in China provides a new possibility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commun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鲍金;休谟问题及休谟的解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伏爱华;自由享受与自由选择——试析庄子自由与萨特自由的异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蒋冰晶;;沟通视域下农民信访化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7 张传开;必然与自由范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包华军;;结合地域文化差异加强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业进;莫志宏;;论社会科学的事实[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方环非;;可靠主义:从传统到改良[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6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8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9 姚凯;;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启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晓;舒克申小说创作与其电影创作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余亚鹏;论白先勇的同性恋书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蒲琳;托马斯·沃尔夫长篇小说主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何元娇;萨特文学中的人学意蕴[D];江南大学;2010年

8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宣颖;论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之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刁红梅;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逃遁者”形象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40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540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