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我们”:霍耐特社会自由观的历史叙事
本文选题:霍耐特 切入点:承认 出处:《哲学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霍耐特新著《自由的权利》沿袭承认理论,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为蓝本,试图进一步向黑格尔主义复归,以此来克服现代政治哲学脱离社会分析而只关注纯粹规范原则的缺陷。霍耐特通过理论溯源和历史梳理,依次论述了消极自由和反思自由的来源、本质和界限,指出两种基于"我"的个体主义的自由观只具有规范性意义上的可能性,而非经验性意义上的现实性无法以此为基础构建社会正义秩序;只有黑格尔的基于相互承认关系并因此强调"我们"的社会自由观才真正具有现实性。霍耐特正是以此为起点在"个人关系""市场经济"和"民主决策"三个机制性领域上进行规范性的重构。但从全书论证来看,霍耐特未能充分地给现存社会机制提供一种合理性论证和规范一致性论证。
[Abstract]:Honet's new book, the right to Freedom, follows the theory of recognition and attempts to return to Hegel's Doctrine of philosophy of Law, based on Hegel's philosophy of Law.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from social analysis and focus only on the principle of pure norms, Honet, through theoretical traceability and historical combing, discusses the source, essence and boundary of negative freedom and introspection freedom in tur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wo individualistic views of freedom based on "I" only have the possibility in the normative sense, but not the reality in the empirical sense, which cannot be used as the basis to construct the order of social justice. Only Hegel's view of social freedom based on mutual recognition and thus emphasizing "us" is truly realistic. It i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at Honet begins with "personal relationship", "market economy" and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The normative re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field of system. B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whole book of argumentation, Honet failed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argument and a normative consistency argument for the existing social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视野下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与中国话语权提升研究”(编号16BKS09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主要社会思潮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批判研究”(编号16ZDA1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516.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斌;试析科学的自由观[J];零陵师专学报;1986年01期
2 田盛颐;论马克思的自由观[J];学术论坛;1988年05期
3 陈新汉;论马克思自由观的真谛——自由是主体的自我实现[J];玉溪师专学报;1989年01期
4 王翠英 ,温映瑞;论马克思的自由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5 蒋国林;坚持怎样的“自由观”[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6 陈刚;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的自由观——马克思对传统自由观的扬弃与超越[J];学海;1992年03期
7 李堆尚;论萨特的自由观的理论得失[J];理论导刊;1992年08期
8 王晓朝;论思考自由的维度与西方自由观的误区[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3期
9 刘怀玉;呼喊自由的哲学——评陈刚《马克思的自由观》[J];学海;1999年06期
10 李春华;从“自由论”到“责任论”——试析萨特自由观的内在矛盾及其现代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贾高建;;马克思的自由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胡玻;;“主体的物化就是实在的自由”——论马克思的自由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冬;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马克思的实践自由观[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秦慧;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13年
3 孙广琳;李大钊自由观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晓曦;卢梭自由观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5 任娟;论萨特自由观的内在逻辑与张力[D];兰州大学;2016年
6 王洋洋;萨特自由观及其马克思主义批判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郑阳春;论霍布斯的自由观[D];西南大学;2016年
8 刘一博;马克思与卢梭自由观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李慧;自由观的演进及其超越[D];新疆大学;2006年
10 文雅;森氏自由观的基本理路[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35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635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