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哲学变革与语言转换——从晚期海德格尔讨论班谈起

发布时间:2018-05-12 08:20

  本文选题:哲学变革 + 语言转换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7年02期


【摘要】:新哲学或新思想的发生是否必然伴随着语言上的转换,这在语言哲学和哲学史上是历久弥新的问题。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指引,特别是马克思的原则启示,从语言转换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现途径出发,能够对此一问题做出必要的澄清和回答。海德格尔的运思总体上厘定了语言同思想之间“非此不可”的关系。他想要突出思想相对语言的优先性,事实上又陷入了思想和语言相互规定的怪圈;想以新思想召唤出新的语言,却终究只能倚重语言的转变来促成思想之新生。所以,海德格尔既未实现语言转换也未完成思想变革。马克思抓住了更为基础的东西,即语言和思想之共同的外部根据——“感性活动”,由此对语言的“外部守护”和“内在澄清”才成其可能。因此,唯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话语的转换,同时也就是哲学变革的完成。
[Abstract]:Whether the occurrence of new philosophy or new thought is necessarily accompani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guage is a new question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With the help of Heidegger's guidance, especially the revelation of Marx's principles, this question can be clarified and answered in the light of the necessity, possibility and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Heidegger's thinking generally defines the "indispens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ought. He wanted to highlight the priority of thought over language, and in fact fell into a strange circle of mutual regulation between thought and language; he wanted to summon new language with new ideas, but he could only rel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guage to promote the renewal of thought. Therefore, Heidegger neither realized the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nor completed the thought change. Marx grasped the more basic thing, that is, the common external basis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perceptual activity", thus the "external guardian" and "internal clarification" of language became possible. Therefore, only Marx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scourse and the completion of philosophical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惠州学院政法系;
【分类号】:B516.54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陆杰荣;;论马克思的“事件”思考方式及其当代意义[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2 王国坛;;感性的超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3 黄赞梅;;实践本体论与实践美学——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美学转型[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聂海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进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肖连奇;哲学变革和社会变革[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刘福森;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N];光明日报;2007年

4 王月清;清韵悠悠听逸响[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钊;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三维向度[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慧娟;超越启蒙[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孔德臣;马克思哲学“现实观”的存在论变革[D];江南大学;2016年

2 李逢铃;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人学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黄杰;解读马克思哲学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4 葛春静;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经验主义批判[D];河南大学;2006年

5 梅长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看哲学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华;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勤文;论马克思的身体概念[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彭文丽;马克思的未来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桂涛;德国古典哲学理论传统与马克思哲学变革[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77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877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