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理主义的心理因果性
本文选题:心理—物理因果性 + 反事实条件句 ; 参考:《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年01期
【摘要】:假设心理—心理因果性存在,且将因果性分析为反事实依赖关系,那么有两种非物理主义立场可以得到心理—物理因果性。第一种承诺心理与物理事物之间存在超级难以打破的自然律,第二种采取目的论式的形而上学观点。但是,进一步承认物理因果闭合的非物理主义者会面临排除难题。只有第二种非物理主义立场才能使用本尼特的因果相容论策略来解决排除难题。
[Abstract]:Assuming the existence of psychological-psychological causality and the analysis of causality as counterfactual dependence, there are two kinds of non-physicalist positions to obtain psychophysical causality. The first kind of commitment psychology and the physical thing has the super hard to break the nature law, the second kind adopts the teleological metaphysics view. However, non-physicalists who further acknowledge the closure of physical causality will face the problem of exclusion. Only the second non-physical posi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 by using Bennett's causality compatibility strategy.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DUT16RW1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现象的意向性何以存在研究”(项目编号:16CZX047)
【分类号】:B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凯伟;;科学冲击下的“心灵”尚能存否——对当代“强物理主义”心灵观的评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3期
2 邹顺宏;;物理主义:从方法到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2期
3 周志荣;;论“真”概念的物理主义还原[J];哲学研究;2010年02期
4 刘明海;高新民;;心灵如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金在权的还原物理主义及其争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5 王晓阳;;如何应对“知识论证”?——一种温和物理主义观点[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6 刘玲;;物理主义应当如何回应知识论证?[J];哲学研究;2011年10期
7 王晓阳;;如何解释“解释鸿沟”?——一种最小物理主义方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06期
8 刘玲;;B类物理主义[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9 李楠;;障痹论证并不能驳倒物理主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04期
10 刘魁;当代物理主义的困境与出路[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晓阳;;论现象概念——解析当前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的发展与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球;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打破二元论的谜咒[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海燕;帕皮纽的现象概念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文俊;为先验物理主义辩[D];山东大学;2015年
3 蔡镇林;主观物理主义与知识论证[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武锐;现象概念策略与反物理主义论证[D];山西大学;2016年
5 陈敬坤;怪人假设与可设想性论证[D];山西大学;2008年
6 檀沐延;跨越意识解释鸿沟的现象概念策略与无现象概念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20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92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