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德”观念中的“事神”
本文选题:德 + 事神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源自周公时的"德"在春秋时期仍是重要的思想观念,内涵"事神"和"抚民"两种倾向。多数学者因以春秋之时"德"与抚民的言论多次关联出现,甚至有"民为神主"的表达,而认为这说明了春秋时抚民的发展和事神的衰落。这种看法一则不全面,忽略了在春秋之时"德"的事神倾向也有增强的表现;二则忽视了抚民与祖灵信仰、祭祀、事神的有机关系,对关键史料解读不足。抚民作为"德"的一面,与事神一起关联着农业生产、最终服务于"保祭祀"的目的。"保祭祀"的本质仍是事神,与春秋时期氏族的组织机制的存在相生相伴。彼时萌芽的个人化的新"德"与社会结构变化相关,和旧"德"在春秋时是共存的。
[Abstract]: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virtue", which originated from Zhou Gong, was still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concept, with two tendencies of "matter God" and "caressing the people". Most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and the decline of the god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r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the "virtue" and the speech of "touching the people" appear many times, or even the expression of "the people are the gods' master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is view is incomplete, neglecting the tendency of "virtue"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neglecting the orga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ir ancestors, sacrifices and gods, and the lack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key historical data. As one side of "virtue", Fumin is associated 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serves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sacrifice". " The essence of "protecting sacrifice" is still the matter god,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the existence of the clan's organization mechanism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t that time, the budding individualized new "morality" was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it coexisted with the old "morality"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B22;B9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巴新生;;春秋贵族“出奔”所见之周人国家观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谭笑;;春秋时期“德”观念中的“事神”[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2 巴新生;;西周“有孝有德”宗法伦理文化的作用与影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林校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和政治控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和;关于理论更新对于先秦史研究意义的思考——从解读《牧誓》的启示谈起[J];史学月刊;2003年04期
2 巴新生;西周领主土地所有权方面所见之伦理经济观念蠡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3期
3 徐杰令;论春秋时期的“出奔”[J];史学集刊;2000年02期
4 张淑一;先秦“赐姓”问题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4期
5 陈筱芳;试论春秋奔者与本国和奔国的关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6 巴新生;西周“宗盟”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2期
7 张彦修;春秋“出奔”考述[J];史学月刊;1996年06期
8 查昌国;论春秋之“孝”非尊亲[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9 晁福林;;论殷代神权[J];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实明;春秋时期的伦理观[J];求是学刊;1992年02期
2 朱岚;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潮对孝观念的冲击[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陆建华;略论春秋时期礼学的兴起[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李存山;饮食—血气—道德——春秋时期关于道德起源的讨论[J];文史哲;1987年02期
5 刘宝才;;春秋时代伦理思想简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6 林存光;春秋文化诸模式初论[J];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7 谭风雷;;春秋时期天神思想中的民主因素[J];管子学刊;1990年02期
8 何中华;读《春秋哲学》[J];哲学研究;1991年03期
9 吴予敏;物本与民本:春秋时代的观念变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10 查昌国;论春秋之“孝”非尊亲[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培德;;《春秋》之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韩杰;;《春秋》刍论[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歆;《春秋公羊传》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2 李君杰;郑玉《春秋》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袁宝君;民国春秋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5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01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