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的经验主义与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德勒兹的主体性哲学思想解读
本文选题:主体 + 先验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德勒兹的"主体性"概念试图从根基上矫正在主体性哲学中存在的二元对立以及对差异的压制。因此,德勒兹反对固定的"主体"和僵化的"客体",强调一种流动的主体性和偶然发生的事件,并从这一点出发提出反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先验的经验主义。德勒兹把经验主义的任务界定成为分析"事物的状态,以此从中析取出非现在性的概念";为了分析"事物的状态",他力图寻找到一个非人格化的、前个体性的场域,主体性正是由这个场域生发而来。这个主体性概念是德勒兹的积极建构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
[Abstract]:Deleuze's concept of "subjectivity" tries to rectify the two yuan antagonism and the suppression of differences in the main philosophy. Therefore, Deleuze is opposed to the fixed "subject" and the rigid "object", emphasizing a flow of subjective and accidental events, and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methodology of antimetaphysics is put forward first. Empirical empiricism. Deleuze defined the task of empiricism as an analysis of "the state of things, taking out the concept of non presen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tate of things, he tried to find a non personified, pre individual field, and the subjectivity was born from this field. This subject concept is Deleuze. Positive constructivism and the core of capitalist critical theory.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KS032)
【分类号】:B565.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注德勒兹(专栏)[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2 伊莎贝拉·伽霍尔;夏莹;;德勒兹、马克思与革命:如何理解“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J];江海学刊;2010年05期
3 尹晶;;吉尔·德勒兹:东方与西方——“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江小平;G.德勒兹谈富科[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9期
5 张法;德勒兹与思想重构[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6 程党根;德勒兹对福柯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栾栋;;德勒兹及其哲学创造[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8 贾福生;高丽萍;;德勒兹:于悖论处寻找流动的生命[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于奇智;;易、他者与自我——循于连、德勒兹与伽塔利而道[J];哲学研究;2008年03期
10 唐卓;;谈德勒兹的“褶子”思想[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党根;;德勒兹的游牧政治试验[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崔增宝;;德勒兹或单子世界的复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于奇智;;德勒兹—伽塔利与欲望机器认识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汪民安;德勒兹世纪[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蔡熙;德勒兹的概念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唐纳(书评人);块茎生成逃逸之路的可能性[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4 安靖 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哲学理性与知识研究所;德勒兹先验经验论的两条基本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抵抗”同一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莫伟民 复旦大学哲学系;思考“差异”的20世纪法国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岩;德勒兹和加塔利微观权力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张岩磊;创造概念的大师[D];吉林大学;2012年
3 邰蓓;德勒兹生成思想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滟波;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D];鲁东大学;2012年
2 王连丽;德勒兹的欲望理论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东来;浅析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D];延边大学;2016年
4 白海瑞;奔跑的竹子—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兮吟;差异的差异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雪娇;德勒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曹伟嘉;什么是静观/Contemplation?[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8 罗敏;围绕在时间周围的世界[D];西南大学;2013年
9 张明伟;论德勒兹的康德诠释[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晨;第三条路[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064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06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