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黄老新“道治”的历史阐说——论《淮南子》著述意图、文本结构、思想体系及其政治理想
本文选题:《淮南子》 + 刘安 ; 参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刘安及"淮南学派"对《淮南子》的思想著述,根本意图在于为"刘氏"立言,其中隐含着"王朝政治"与"王国政治"的双重立场,因此实际上表现为为"刘氏"天下立言与为"刘氏"王国立言的复杂意涵。基于此,刘安对《淮南子》展开以"道治"为核心理念与视野的文本结构规设,并将汉代黄老治国方略推向贯通天人古今、心身国同治的内圣外王新道学,为西汉王朝的现实发展构建出一种具有总体性指导意义的黄老新"道治"思想体系。在《淮南子》文本结构的谨严安排中,刘安还表达出追求"道治良序"的深层的内在诉求,试图实现世俗性的政治秩序与超越性的心身秩序的交互融契,促使西汉统治者获得更为良好的政治主体发展状态,进而推动西汉王朝走向长治久安。
[Abstract]:The idea of Liu An and the "Huainan school" on the thought of "Huainan Zi" was essentially intended to stand for "Liu's", which implied the dual position of "Dynasty politics" and "Kingdom politics", so in fact, it was a complex implication of "Liu's" and "Liu's" Kingdom. Based on this, Liu An launched a "rule of Taoist" as the nuclear psychology of the "Huainan son". The textual structure of the reading and visual field was set up, and the new Taoist Neo Taoism, which was i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of the Han Dynasty,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of the Han Dynasty. The new Taoism of the inner saints and the emperor in the heart and body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system of "Taoist rule" with the gener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 the strict arrangement of the text structure of the "Huainan Zi >", Liu An also expressed it. In pursuit of the deep inner appeal of "the good preface of the rule of Taoism",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ecular political order and the transcendental mind and body order was tried to promote the Western Han rulers to gain a better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subject, and then to promot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long-term stability.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楚淮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淮南子》中儒家政治哲学及其儒学史意义研究”(AHSKY2016D122)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淮南子》与汉代黄老思想之嬗变研究”(SK2015A326)
【分类号】:B23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荣贵;;刘安《淮南子》的编撰思想[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华友根;;《淮南子》法律思想刍议[J];学术月刊;1985年03期
3 丁毅华;;《淮南子》的风俗论[J];学术月刊;1991年06期
4 汪汉卿;张杰;;试论《淮南子》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5 张运华;《淮南子》对道范畴的理论深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张运华;《淮南子》的“无为”理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张为民;《淮南子》哲学与社会发展思想新论[J];东岳论丛;2001年01期
8 戴黍;国外的《淮南子》研究[J];哲学动态;2003年04期
9 唐劭廉,吕锡琛;《淮南子》自然观:继承和超越——《淮南子》与先秦道家自然观的比较研究[J];船山学刊;2003年04期
10 陈静;《淮南子》简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史向前;;《淮南子》的“无为”论[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少波;;始于社会化而终于自然化——《淮南子》的学习与修养论[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八卷)[C];2012年
3 陈静;;徐复观和他的《淮南子》研究[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淮南市文化局调研局 张子贺;《淮南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N];淮南日报;2007年
2 高旭;论《淮南子》对秦王朝的政治省思[N];光明日报;2013年
3 记者 何婷婷;寻味历史文化神韵 绽放瑰宝绚丽光芒[N];淮南日报;2010年
4 冷卫国;照辞如镜,析理如衡[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黄杰;第四届《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举行[N];淮南日报;2009年
6 张子贺;《淮南子》:淮南独具的文化瑰宝[N];淮南日报;2006年
7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刘爱敏;《淮南子》与儒道两家人性论[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欣;《淮南子》的宇宙论、生命论、艺术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孙纪文;《淮南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毓平;《淮南子》的哲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雪;《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漆子扬;刘安与《淮南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爱敏;《淮南子》道论探微[D];山东大学;2006年
7 周叶君;《淮南子》对老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淮南子》管理哲学探析[D];西南大学;2015年
2 刘娟娟;从《淮南子》到《抱朴子》看道家与道教养生观的演进[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杰;《淮南子》生态伦理观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龚莉媛;刘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谢徐林;《淮南子》天人感应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6 殷素仪;论《淮南子》对诸子思想的继承和批判[D];安徽大学;2010年
7 冷金兰;《淮南子》无为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查海敏;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淮南子》[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小二;《淮南子》道家思想及其转向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振宇;《淮南子》礼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84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08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