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万物的尺度”——论德勒兹对单义性存在论的赫拉克利特-斯宾诺莎式重建
本文选题:世界 + 宇宙学 ; 参考:《现代哲学》2017年02期
【摘要】:克服形而上学传统对世界的遗忘从而恢复世界作为存在原则的地位是20世纪哲学宇宙学运动的基本主张,而德勒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义性存在论恰恰可以被视为这场运动的环节之一。在洛维特和芬克的影响下,德勒兹意识到赫拉克利特式本源世界直观对于建构存在论而言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用斯宾诺莎主义对这种直观做出深化,最终设定了作为无限存在者和有限存在者的共同存在论条件的自然-世界。
[Abstract]:Overcoming the metaphysical tradition's oblivion of the world and thus restoring the world as a principle of existence was the basic proposi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osmology movement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theory of monomorphic existentialism, an important part of Deleuze's philosophy, can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links of this move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ovett and Fink, Deleuz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Heraclitus' original world intui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ntology, and further deepened this intuitionism with Spinoshanism. Finally, the natural world as the co-existence condition of infinite existence and finite existence is set up.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德法哲学视野中的形而上学问题”(16YJC720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哲学史视角下的法国当代自然哲学”(NKZXB1475)
【分类号】:B565.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安靖;;作为纯粹繁复体哲学的先验经验论——简论德勒兹早期哲学的斯宾诺莎主义基础[J];现代哲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安靖;;“世界是万物的尺度”——论德勒兹对单义性存在论的赫拉克利特-斯宾诺莎式重建[J];现代哲学;2017年02期
2 夏莹;;试论德勒兹的康德阐释[J];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1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注德勒兹(专栏)[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2 潘科;;本质漂移的趣味和意义 读《德勒兹论福柯》随感[J];中国摄影家;2008年07期
3 王志敏;;德勒兹走向了自己的反面[J];艺术评论;2009年12期
4 伊莎贝拉·伽霍尔;夏莹;;德勒兹、马克思与革命:如何理解“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J];江海学刊;2010年05期
5 尹晶;;吉尔·德勒兹:东方与西方——“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江小平;G.德勒兹谈富科[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9期
7 张法;德勒兹与思想重构[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程党根;德勒兹对福柯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麦永雄;后现代湿地:德勒兹哲学美学与当代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7期
10 栾栋;;德勒兹及其哲学创造[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党根;;德勒兹的游牧政治试验[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崔增宝;;德勒兹或单子世界的复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于奇智;;德勒兹—伽塔利与欲望机器认识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民安;德勒兹世纪[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蔡熙;德勒兹的概念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徐敏;德勒兹意象:一个幽灵或一种理论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记者 魏东柱;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举行[N];开封日报;2012年
5 唐纳(书评人);块茎生成逃逸之路的可能性[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6 安靖 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哲学理性与知识研究所;德勒兹先验经验论的两条基本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彭耘;梦醒之间的象[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吴弘毅;哲学,在生命中运动成长[N];光明日报;2006年
9 陈侗;灵魂充满了模糊的褶子[N];文汇报;2001年
10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抵抗”同一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岩;德勒兹和加塔利微观权力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程党根;游牧政治试验—德勒兹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岩磊;创造概念的大师[D];吉林大学;2012年
4 邰蓓;德勒兹生成思想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滟波;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D];鲁东大学;2012年
2 王连丽;德勒兹的欲望理论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超;装置与历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韩东;表现问题与德勒兹式的文学批评[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史媛;批评与临床[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东来;浅析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D];延边大学;2016年
7 冯亚丽;《德勒兹与政治》第一章翻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6年
8 黄丽汀;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白海瑞;奔跑的竹子—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新宇;德勒兹的“感性美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6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09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