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共识的共论:五四后关于东西与世界的文化辨析
本文选题:文化差异 + 东西文化 ; 参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在后五四时代,文化的区域性与世界性是个敏感而微妙的问题,所见人各不一。时人明知东方和西方并未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却惯以它们来表述世界,提示出特定的时代关怀;而提出反对的质疑者,其实也有具体的针对性。尽管时人可以在缺乏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分享的探讨,后人则不宜忽视当年那些似可不言而喻的歧异认知。而当从仿佛可以不计的"小异"中,探索其间的"大不同"。
[Abstract]:In the post- May 4th era, the regional and cosmopolitan culture is a sensitive and delicate issue. People at that time knew that the East and the West did not constitute a complete world, but they used to express the world, indicating a specific age of concern, and the objectors actually have specific pertinence. Although people can share each other on the basis of lack of consensus, future generations should not ignore the seemingly self-evident different cognition. And when exploring the "big differences" from the small differences that seem to be reckoned with.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B261;G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文华;论梁漱溟的人哲学[J];哲学研究;2001年10期
2 陈来;论梁漱溟早期的中西文化观[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李可亭;论五四后梁漱溟在传统思想现代化方面的局限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吴全兰;试论梁漱溟对“真情”的推崇[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张牛;略论梁漱溟学术思想的逻辑起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壁生;;以梁漱溟为镜[J];南风窗;2006年06期
7 徐克敏;;四首佚名诗非梁漱溟所作[J];炎黄春秋;2006年12期
8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评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袁自强;;最后的儒者——梁漱溟[J];四川统一战线;2006年02期
10 土田正;;通过日本有关梁漱溟研究而窥视其学术研究掠影[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剑虹;黄希庭;张进辅;;梁漱溟人格的心理传记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顾红亮;;梁漱溟的礼俗观与儒家生活方式整顿[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长林;;以道德代宗教与伦理本位社会的和谐——梁漱溟论中国文化要义的解读[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王焱;陈龙江;;以文化教育为手段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借鉴意义[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刘重来;;梁漱溟的处世养生之道[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6 刘长林;;儒家人生哲学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梁漱溟的阐释及启示[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光芒;;论梁漱溟东方文化观的理性内核[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8 王荧;;从学校改造到乡村建设——梁漱溟教育及社会实践的四起四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仲明;;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吁——试论抗战时期的梁漱溟[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别必亮;郑明鹏;;论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勇;“自我颠覆”的晚年梁漱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黄敏兰;透过梁漱溟的眼看那些“风流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杨吉生;梁漱溟的养生之道[N];保健时报;2008年
4 马军;梁漱溟婚姻中的两个小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本报书评人 马勇;也谈梁漱溟的婚姻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黄穗生;梁漱溟:虽问政仍是书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季萍;梁漱溟的传统法文化观[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早报记者 许荻晔;“今天谈中国问题,是重温梁漱溟已思考过的问题”[N];东方早报;2013年
9 陈鹏鸣;一部全面展示梁漱溟心路历程的传记[N];光明日报;2002年
10 丁为祥;梁漱溟与《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
2 周朗生;寻求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3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旺华;“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梁漱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王光;论梁漱溟的民主思想及其发展[D];吉林大学;2012年
6 周良发;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梁漱溟“人心论”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杨子波;梁漱溟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王晨光;梁漱溟文化视域下的人生观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张艳兵;梁漱溟的“新礼俗”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尹易雯;梁漱溟国家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2年
6 陆曜伟;梁漱溟政治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韩璐;论梁漱溟的心性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耿志宇;梁漱溟“理性”概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9 高乐乐;五四时期梁漱溟和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10 范晓强;梁漱溟民主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4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10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