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儒家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9 17:30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建设发生剧变。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大幅地完善,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在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道德出现堕落、利己主义盛行、享乐主义至上、贫富分化等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些问题,人们进行反思,必须进行反向运动。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人民群众,很多有识之士再次提倡以儒家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经过将近一二十年的推广和传播,确实也很受人民群众欢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具体任务。根据文化模因理论,文化的潜在功能具有社会价值建构功能、社会冲突整合功能与社会发展导向功能。通过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目的是为了通过文化的作用,促进社会价值形成共识、文明成为主流、利益得到调和、冲突实现消弭、矛盾取得化解,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和进步。先秦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仁政教化理念以及家族自治模式都蕴含了朴素的治理文化,这些治理文化是可以与当今的治理理念相融通的。我们可以利用和借助文化的潜在功能,协助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儒家社会治理思想构建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思想的主体框架,而先秦儒家社会治理思想是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源头活水。先秦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伦理观念、仁者爱人的仁政主张、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对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新加坡等东南亚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仍然借鉴和吸收先秦儒家社会治理思想,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更增强我们学习借鉴先秦儒家思想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勇气。在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先秦儒家社会治理思想依然大放光彩,显示了它超越历史的迷人魅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已经不是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先秦儒家管理思想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推恩思想可能导致的特权,高尚人格追求和现实行持之间形成的知与行相脱节的道德困境,以及它对既得利益者的偏袒和维护等等。社会在变化,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古人的经验,而应该审查时代的新特点,以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方式巧妙地吸收其有益成分。本文的行文逻辑是:首先通过简述社会治理理论和文化特有的社会治理功能,从而引出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吸收社会治理智慧的可能性。随之梳理了以孔孟荀为代表人物的先秦儒家治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并以新加坡的现代化进程为例,分析先秦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借鉴价值。先秦儒家治国理政思想与新加坡现代国家建设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折射出先秦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普世性,同时也证明了先秦儒家社会治理思想与现代国家管理结合的可能性。最后客观分析了先秦儒家治理思想可能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简单的复制是不行的,强制灌输更加不行,应与时俱进,以恰当的方式吸收其中的精华为当今社会建设服务。
[Abstract]: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has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On the one hand, China's economy has leaped to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but on the other hand, China's social morality has degenerated, egoism is prevalent, hedonism is paramount,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People have to rethink these problems and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From the leaders of the state to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many people of insight have once again advocate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dominated by Confucianism.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ultural meme, the latent function of culture has the function of constructing social value, integrating social conflicts and guiding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social governance is to promote the consensus of social values through the role of culture, to make civilization the mainstream, to reconcile interests, to eliminate conflicts, to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nd ultimately to achieve social harmony, stability,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We can make use of 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culture to help solve the problems in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social governance constructs the main fram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 of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pre-Qin Confucian thought of social governance is the Confucian society. The ethical concept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courtesy, wisdom and faith put forward by Confucianism in the Pre-Qin Dynasty, the idea of benevolent government, the political ideals of saints within and kings outside China have exerte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China's social governanc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these countries, the thought of social governance of Confucianism in the Pre-Qin Dynasty still shines brightly, showing its charm beyond history. However, we are also sober.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present age is not the pre-Qin period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The pre-Qin Confucian management thought also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under the present age background, such as the privilege that may be caused by the thought of benevolence, the moral dilemma between the pursuit of noble personality and the practice of reality, and its partiality and dimension to the vested interest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 we should not simply copy the experience of the ancients, but examine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skillfully absorb their beneficial elements in a way that su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Xi, draw lessons from and absorb the possibility of social governance wisdom. Then comb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pre-Qin Confucian governance thought represented by Confucius, Mencius and Xun Xun, and tak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Singapor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ference value of the pre-Qin Confucian social governance thought. It reflects the universality of pre-Qin Confucian social governance thought, and also proves the possibility of combining pre-Qin Confucian social governance thought with modern state management. We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absorb the essence in appropriate ways to serve today's social constr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汇;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台秀珍,赵志军,李金川;先秦儒家"德政"、"德教"关系论[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3 张瑞雪,李化成;秩序与和谐——论先秦儒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付耀霞;;先秦儒家的节俭思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熊申英;罗南石;;先秦儒家“乐治”思想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6 成云雷;;殷周文化传统与先秦儒家圣人内涵的政治维度[J];史学月刊;2007年10期

7 胡启勇;;先秦儒家法辨正[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姚迎春;;先秦儒家“以乐修身”思想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宋渊渊;;论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3期

10 汤宽新;;先秦儒家道德情感消解当代科技负面作用的可能性[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倩;;中华生态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态哲学论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欧阳祯人;郭店儒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张孝进;文史贯通与儒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6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燕;先秦儒家自强思想的德育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洪斌;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郑伟伟;先秦儒家知己意识探析[D];郑州大学;2009年

4 王静;先秦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余佳润;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构建的德性基础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雷力嫣;先秦儒家尊严思想探佚[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王娇;先秦儒家刚毅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马兰兰;论先秦儒家“义利之辩”[D];河北大学;2015年

9 冷文;先秦儒家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灵敏;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转向[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92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192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3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