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学”作为一种“中国学派”何以可能
[Abstract]:The philosophy Paradigm Center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aradigm Center) was established in 2011. On the basis of the paradigm research, the Paradigm Center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chool problem and school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attention of paradigm center to the study of school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first Forum of Chinese Marxist philosophy held by the Center of Paradigm in 2011. During the forum, the author consulted Mr. Li Jingyuan, an expert at the forum, on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中心;
【分类号】:B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典顺;;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与“学派”[J];哲学研究;2012年03期
2 任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J];哲学研究;2012年03期
3 任平;;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场学视域[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东;;出场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可行与必要[J];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2 冯颜利;;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的范式创新图谱[J];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3 曹典顺;;“出场学”作为一种“中国学派”何以可能[J];江海学刊;2017年02期
4 杨彦斌;陈勇;;乌兰夫思想研究的学术版图、基本理路和未来走向[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年02期
5 任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J];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6 卢文忠;;德里达幽灵学的文化批判——对《马克思的幽灵》的解读与辨析[J];天中学刊;2017年02期
7 汪信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6年02期
8 杨兰;冯连军;;问题与对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解读[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9 侯耀文;周玉清;;国家治理的哲学研究范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24期
10 孟献丽;;由来、发展与反思:2014年“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5年0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正聿;杨晓;;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J];哲学研究;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衍鹏;;文化研究的流散化与本土化——兼论文化研究的中国学派[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2 赵毅衡;;正在兴起的符号学中国学派(代编者按)[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3 朱德发;;数字艺术研究领域崛起中国学派——评《数学艺术哲学》[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中国学派为什么这样少[J];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02期
5 李三强;;重读“中国学派”[J];电影艺术;2007年06期
6 熊沐清;中国学派:必要·可能·途径[J];钦州学刊;1998年03期
7 林广泽;试论中国学派的文化认同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李三强;常丽芳;;中国动画:呼唤新的“中国学派”[J];艺术.生活;2008年04期
9 王升;;以开阔的视野看中国学派[J];语文学刊;2005年17期
10 胡蓝月;;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虚实观体现[J];大众文艺;2014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东川;柳克俊;;试论系统工程的中国学派与系统科学的中国学派——钱学森院士的杰出贡献[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圣敏;中国学派的道路(三)[N];中国民族报;2013年
2 蒙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中国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石枰;会当凌绝顶[N];光明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徐庆超;抛弃“三大主义” 构建“中国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于平;中国芭蕾与芭蕾的中国学派[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刘华杰;中国学派的标志性著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李保传;“中国学派”从哪里来,,往哪里去[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张哲俊;中国学派与新世纪的比较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早报记者 潘妤;“写意”传统:戏剧中的中国学派[N];东方早报;2013年
10 梁晓涛;“中国学派”与日本风格[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吉帅;民国时期中国国际关系学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李晓彪;我国球场观众暴力研究方法的演进与中国学派构建[D];山西大学;2007年
3 朱可;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肖小龙;关于构建经济学“中国学派”的若干思考[D];西北大学;2006年
5 杨帆;“中国学派”动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01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30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