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老子之道在欧洲的传播:道亦有道

发布时间:2017-01-02 14:37

  本文关键词: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通往“重演”的知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从《老子》一书传入欧洲大陆,各类译介与解读就从未停止过。近些年来更是将老子其人其思想在欧洲的影响鼓吹得神乎其神。有甚者将欧洲各类学者的学术观点和成果都与老子牵扯出些许关系。据《环球时报》2007 的一篇文章中的说法,几百年来《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 500 种,涉及 17 种欧洲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
  本文选取“道”这一最能代表老子思想的符号为立足点,以其西传的缘由及在欧洲大陆的传播情况为切入点,大致梳理了不同阶段欧洲对“道”的不同解读概况。并选取传教士、汉学家和哲学家这三种身份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代表,分别阐述了不同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解读。通过梳理“道”在欧洲的流传来浅析老子思想在欧洲的传播、接受和影响。
  一、欧洲老学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对欧洲老学的研究,因语言障碍或者地域阻隔,很难接触到一手前沿资料,专门研究的著述较少,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欧洲老学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整个欧洲老学界,来系统地历时又区别地梳理各国译本、学者、流派、专著的,目前还没有看多少有价值的资料。

相对于国内研究而言,就目前所收集的材料来看,对欧洲解读老子之“道”的种种显示出较大兴趣的莫过于哲学界。

如德国学者 R·艾尔伯菲特在《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通往“重演”的知识》一文中,站在比较哲学的立场上,一一回顾并且精要点评了老子在几位主要德国思想家那里产生的影响,他对德国哲学自海德格尔以来的新动向的阐发,指出了一条相对清晰可辨的“重演”道路,表明德国哲学家如何运用外来思想革新自身传统。

  另一位德国学者汉斯·格奥尔格·默勒在《<老子>和道教思想对德国新哲学的启迪》一文中谈到了“欧化道教”的问题。他对人类能否为当今时代构建一种富于哲理性的道教,或者道教对我们来说是否还依然意义重大等问题,在做了一番探讨后得出了肯定的答案。
  二、老子之“道”西传的缘由
  老子之“道”西传的缘由可以从老子之“道”概述、老子之“道”具有革命性、老子之“道”具有神秘性、 老子之“道”具有实用性、这四个方面进行解读。正是因为老子之“道”的神秘性、革命性和实用性,欧洲对老子之“道”的兴趣才特别浓厚,并对其译介、解读世代不已,而《老子》一书也在欧洲获得了很高的地位,产生了不可抹去的影响。
    三、老子之“道”在欧洲的解读

因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一个《老子》注解者几乎都各自拥有一种“道”,传教士白晋、学者儒莲在老子的“道”中发现了“上帝”的存在;哲学家黑格尔以“理性”解道;诗人米修从老子之“道”获得创作灵感和心灵的沟通;汉学家阿瑟·韦利努力发掘《老子》道德关系的原意这都是欧洲老学中对老子之“道”解读的独特之处,也是欧洲这个多元化世界社会文化背景的体现。比如,欧洲老学和中国老学发展史上,都有学者互借哲学的概念和方法来解读《老子》,老子不仅给欧洲带去了宗教和哲学上的思考,更让欧洲把眼光扩展到了经济学,美学,政治学,养生之道等等越来越多元化的视界。

  由于上帝在欧洲的影响实在太大,时代又很久远,因而我们将基督背景下的解读按解读者身份分为传教士和汉学家两类。传教士自然不用说,是早期传播老子之“道”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基督教比附解读也是这一阶段的一大特色。而对汉学家而言,虽然自1814年12月11日法兰西研究院正式将中文列入法国最高研究院的课目——“中国、鞑靼、满洲语言与文学讲座”始,他们逐渐走向了专业化的解读之路。但在初始之时,不少汉学家的解读还仍然浸润在基督文化中,因而也将其放在这一背景下。
  总之,《老子》一书虽仅五千言,思想却是博大精深,在每个背景之下都有不同的解读,亦曰之“道亦有道”。
  四、多元时代下的老子之“道”
  20世纪,西方传统文化发生危机,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一个满目疮痍的世界,欧洲人对自己的救世主不禁产生了怀疑。当欧洲人开始痛苦反思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东方哲人的世界。有许多人对东方神秘文化发生兴趣,中国的道教和禅宗成为他们注意的中心,有许多人立足于从东西文化的比较出发,,探究《老子》及老子之“道”是否具有神秘性特点或性质。一些学者从《老子》中看到了救治西方社会瘤疾的良方,如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和魏尔奇,将老子作为其发表对社会状况看法的“东风”。李约瑟也把《老子》当做救治西方社会之良方,在彻底地批判现代西方思想时指出,应代之以基于《老子》与其他早期中国经典的“有机自然主义”哲学。还有些学者对《老子》文本本身十分感兴趣,而对中国老学的注目,和华裔汉学家们对《老子》的译介研究也成为欧洲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多种解读视角和多重学者身份,是多元时代解读的鲜明特点。
  进入二十世纪,欧洲对老子之“道”的具体字眼的解读已经在翻译的日益精准下渐渐衰落下去,而对老子整体“道”学的解读和发散却日益蓬勃。显示出欧洲学者们对《老子》本身的进一步关注。到二十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欧洲对中国认识的加深,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代表,也为欧洲人重新定性和解释。可以说不论老子的形象还是《老子》的智慧都已经开始在欧洲展现出了与以往与众不同的面貌。
  五、结语
  作为一个东方哲人,从奇特的出生到怪诞的相貌,从传说中的骑青牛西去,到著述五千言箴语,老子无不散发着神奇的气息,也难怪不少欧洲学者将他视为中国特色神秘主义的代表。因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一个《老子》注解者几乎都各自拥有一种“道”。
   (文章详细请查阅千人智库,EWW141009CYX)


  本文关键词: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通往“重演”的知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31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7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