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学与现象学的汇通之路:从“意识事实”到“此在的实际性”
[Abstract]:In the life philosophy and existential philosophy of Germany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direction of comprehensive hermeneutics and phenomenology based on life and existence was developed. Indeed, there is an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survival, meaning and experience, so this synthesis has its inherent rationality. However, the philosophy of life, existential philosophy, hermeneutics and phenomenology have different origins, different concerns and different scope, so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or ways of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m. Hermeneutics has a long history. It was born out of the studies of ancient scriptures, history and literature, and it was only in modern times that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emerged.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shap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Among them, Hermeneutics based on modern subject philosophy and Dilthey's hermeneutics based on life philosoph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hermeneutics. Husserl, the founder of phenomenology, regards phenomenological methods as a path to strict science. In order to find the reliable basis of interpretation, Dilthey tried to use the visual method of phenomenology, but this led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nscendental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phenomenon and the life-survival phenomenon in history. Dilthey is the first philosopher to try to combine phenomenology with hermeneutics and find them difficult. Although Dilthey's solution to this difficulty is not satisfactory, he pioneered Heidegger's "practical hermeneutics" (a way of combining phenomenology and hermeneutics). Heidegger took thi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ut forward "the reality of this being" and thus opened up a new way to combine phenomenology with hermeneutic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0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理解与解释 诠释学经典文选[J];博览群书;2001年09期
2 彭启福;文本的诠释与意义的创生——“诠释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哲学动态;2002年11期
3 洪汉鼎;诠释学与中国[J];文史哲;2003年01期
4 李红,赵跃红;当代西方分析哲学与诠释学的融合:方法论维度[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3期
5 潘德荣;诠释的困境与出路——《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叶美芳,牛文君;诠释学研究中的拓展与泛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国娟;论“理解”在诠释学中的地位嬗变[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8 G.邵尔慈;薛华;;承认之为诠释学的要素[J];世界哲学;2006年03期
9 李勇;;论“诠释学循环”问题的发展历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陈治国;洪汉鼎;;2005:诠释学与中国[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德荣;;诠释学:理解与误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及其应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彭启福;;理解、解释的限制与批评的自由——对赫施新方法论诠释学的一种解读与批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王俊;;超越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哲学尝试——利科对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批判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伟;;艺术美“可生长性”的形上追思——为诠释学“相对主义”困境进言[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6 邓绍光;;范浩沙以言说行动理论为中心的神学诠释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7 李金辉;;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及其争论述评[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8 李河;;Repetition(重复):激进诠释学的一个基本语词[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潘德荣;;易与不易——对“易”道的诠释学解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德荣;诠释学的“濒死”与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精神诠释学的“教化”目的:回归古典的精神整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洪汉鼎;立足当代的诠释学文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姚满林;重新发掘弗洛伊德的诠释学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中国诠释学是一座桥[N];光明日报;2002年
6 吉富;诠释学与人类学[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孙龙;“儒学经籍与诠释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景海峰;中国诠释学的几种思路[N];光明日报;2002年
9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诠释学是一种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北京社会科学院 洪汉鼎;“诠释学是一种幻想力或想象力”[N];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义文;从方法到方法论意识的觉醒:十七世纪神学中的诠释学问题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亓光;政治诠释学视域中的公正[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守永;保卫作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范登伟;存在与理解[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洁;诠释学视角下Dear Life中译者的调解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何欣;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下的圣经重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沈逸竹;翁贝托·艾克诠释学视角下的意汉互译[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王润峰;语言作为诠释学经验之媒介[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麻相漫;诠释学语境中的马克思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鲁强;试论法律诠释学中的“先见”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尔曼;艺术真理与诠释学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8 任中杰;诠释学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燕;诠释学的社会科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10 陈锦宣;生存论诠释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44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34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