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熊十力的“智知之辨”及其现代性意涵

发布时间:2019-09-09 07:13
【摘要】:熊十力是通过本体论与“智知之辨”的构建来回应中西、古今、科玄之间的冲突与融汇,以探索中国现代性之正途的。其本体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1923年的《唯识学概论》中,接受唯识学,持一种种现二分、真幻两重的体用二分之观点。而在1926年的《唯识学概论》中开始转变,直到《尊闻录》中变为体用不二,但是这时的“体用不二”其实是“体用不分”。在《新唯识论》中体用不二得到进一步阐述,这时的“体用不二”则意味着“体必成用”。然而这并不是其哲学的最终归宿,在晚年《明心篇》《乾坤衍》中体用不二进一步演进,成为“体既成用”。 由于把宇宙分为体用两重存有,所以对主体来说,就产生了认识体和认识用的两种认识,对本体的认知属于智的范围,而对现象(用)的开显则属于知的领域。相应于本体论的不断变化,其“智”“知”义涵及关系亦不断演进。在1923年的《唯识学概论》中,智即是知,智指认知主体和状态,知指认知方式与形式。认知真如本体之智为根本智、正智,其余则为后得智或假智。在《唯识论》《尊闻录》中,提出明智说,明智即是本体;接受西方知识的概念,并认为知识直是明智之障。在《新唯识论》中提出认知本体的主体是性智,性智乃是本体与主体的合一,所以性智意味着本体自证自明、内外浑融的状态。而认知现象的主体是量智,量智是性智通过官能的发用,有拘于形气的危险,所以量智可以说意味着理性认知的主体和科学认知的方式。由于体必成用,故量智虽不能见体,却是性智显发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说在《新唯识论》中性智意味着全体性的证见与关怀,量智意味着分殊性的开显与实现,那么在《明心篇》中,熊氏提出的“智慧”概念则是这二者的统一。此时知识的形成不再需要一个独立的量智,而直接就是智慧的显现。 与“智知之辨”相应的即是中西、古今、科玄之辩,熊氏通过“智知之辨”提出科学玄学各有优长,亦各有弊端。中学以哲学为基本特征,,难免见体遗用、沦虚滞寂的偏枯之病;西洋以科学为基本特征,则由于不见体,而难免视末为本、沦于物欲、人心发狂之失,所以两者需要相互对治。两学只是根柢不同,而非新旧悬殊,古学或中学、哲学其根柢在心,今学或西学、科学其根柢在物,而心物一体,故二者不但必要、而且可以相会融汇。二者合之则两美,离之则两伤。所以在熊十力看来,理想的现代性应是一种融汇了中西、古今、科哲的现代性。 熊十力通过一生的探索,确实在“智慧”概念中达到了中西融汇的目的。但是因熊十力对于西学的理解不全面,对于科学的理解亦不全面,所以他最终并没有完成中西融汇的使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淑新;;熊十力“智识合一”论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胡军;知识论与哲学——评熊十力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李清良;许扬男;;马一浮对熊十力《尊闻录》之异议及其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祥俊;;生命体验与哲学建构——熊十力哲学体系基点探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冯译冉;;浅析熊十力的格物致知思想[J];才智;2010年02期

6 杜瑞;李铁成;;试析熊十力“境与识”思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聂民玉;耿建涛;;熊十力“智识合一”、“转识成智”的认识论发凡[J];保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吕伟;;熊十力晚期知识论中的因明思想[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9 牛军;;“返本开新”之途的断裂处——熊十力中西文化比较思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高瑞泉;默识与体认——熊十力的直觉理论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2533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33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