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科技进步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变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22:01

  本文关键词:科技进步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变革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梯。科学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人类的日常生活方面还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思维方式密不可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协调的思维方式会影响科技的进步。因此,研究科技进步与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有利于我们寻求新的思维方式,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文章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介绍了思维方式的内涵、思维方式变革的历史必然性,描述了思维方式变革的演进过程,思维方式变革对当代社会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第三章,阐述了科技进步与思维方式的关系解析,分析了科技进步是推动思维范式的内在依据,思维方式是影响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第四章,详细阐述了科技进步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变革,由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的转变,由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转变。经过对科学技术发展和思想方式改变之间的关系研究,科学技术革命在不断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的转变,科技革命不断的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所引起的人类自身存在、发展的不确定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种人文关注。思维方式的改革,科学技术将成为一种有力的工具,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革又能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变革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思维方式的变革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技进步 思维方式 变革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0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9-10
  • (一)选题依据9-10
  • (二)研究意义10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0-13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11-13
  • 三、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3-14
  • (一)主要研究方法13
  • (二)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思维方式的演变进程研究14-22
  • 一、思维方式的内涵及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14-16
  • (一)思维方式的内涵14-15
  • (二)思维方式变革的历史必然性15-16
  • 二、思维方式变革的历史演进16-18
  • (一)古代科学技术与直观性整体思维方式16-17
  • (二)近代科学技术与机械唯物论思维方式17-18
  • (三)现代科学技术与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18
  • 三、思维方式变革的重要意义18-22
  • (一)思维方式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18-19
  • (二)思维方式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基础19-22
  • 第三章 科技进步与思维方式的关系解析22-31
  • 一、科技进步是推动思维方式变革的内在依据22-27
  • (一)科技进步水平对思维方式内容的限定22-23
  • (二)科技进步对思维方式层次的提升23-25
  • (三)科技进步对思维方式形式的促进25-27
  • 二、思维方式是影响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27-31
  • (一)思维方式能够引导科技进步27-28
  • (二)思维方式使科技更加人性化28-29
  • (三)思维方式的固守对科技进步的阻碍29-31
  • 第四章 科技进步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变革31-37
  • 一、由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的转变31-33
  • (一)探索世界新视角---相关关系的萌芽31-32
  • (二)改变世界新方法---相关关系的发展32-33
  • (三)两种关系的借鉴与共存33
  • 二、由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转变33-37
  • (一)从“实物中心论”向“系统中心论”的转变33-34
  • (二)从“简单性原则”向“复杂性原则”的转变34
  • (三)从分析思维模式向综和思维模式的转变34-35
  • (四)从“退化”历史观向“进化”历史观的转变35-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0
  • 个人简历40-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广大;努力培养人才,促进科技进步[J];哲学动态;1994年12期

2 陈长华;坚持科技进步与提高科技素质[J];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 柳传志;科技进步推动文明发展[J];文明;2004年06期

4 徐后平;;科技进步与艺术设计创新的关系[J];大舞台;2011年12期

5 王忠武;;科技进步对人的价值的拓展[J];东岳论丛;1989年02期

6 唐九华;生产力的进化包含科技进步和生产的社会化两个方面[J];科技导报;1998年05期

7 出燕鹏;;浅析社会转型中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的融合[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3期

8 伍天慧,谭兆风;科技进步与新世纪体育的发展初探[J];嘉应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张春霞;;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的新成果——《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一书读后[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杨怀中;石华;;科技进步与道德互动的价值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承军;程成;陈曼霞;;科技进步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李晓群;;科技进步与管理进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高建华;;科技进步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及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丁德明;;科技进步是乡镇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途径[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孔德涌;;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提纲)[A];2001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雷德森;;科技进步与公共政策制定:关系、重点与前景[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胡月玲;魏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镇经济发展[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8 陈明杰;;科技进步与技术改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金仰高;;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农民增收[A];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服务"三农"经验交流会纪要[C];2004年

10 姜郁文;彭敬东;;加强科技进步执法检查 发挥科技的经济功能[A];2005湖南省地方人大执法检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丽 杨焱;稳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N];安阳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春喜;铁岭县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县[N];铁岭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刘占祥;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N];赤峰日报;2008年

4 李富;红山区摘取全国科技进步县“四连冠”[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东乌旗成为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旗[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6 记者 马哲;我市再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N];天水日报;2009年

7 记者 周伶;我区61个市(县、区)通过2007至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8 记者 高传立;丰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N];徐州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肖园;我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捷报频传[N];孝感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潘真进;我市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四连冠”[N];湄洲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煜;新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评价[D];新疆大学;2015年

2 王守宝;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孙晓峰;支持科技进步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宋艳涛;科技进步测算理论方法创新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董立彬;科技进步视角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国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域中科技进步的作用探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王迅;基于科技进步的能源效率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宋繁;科技进步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梁颖;我国城区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及比较分析[D];东南大学;2015年

5 沙t

本文编号:253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3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2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