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以“变”应“时”,“变”中求“通”——从“变”看《易传》哲学的人文特质

发布时间:2019-11-11 10:01
【摘要】:尚变、崇德、明时是《易传》哲学最鲜明的人文特质。以"变"应"时",且在"变"中求"通",构成《周易》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实践理性和生命底色;把握"变"中的"不变",继而以不变应万变,是圣人驾驭变化、辅相天地、化成天下的根本所在。《易传》"变"的哲学所孕育的悲天悯人的道德理性与忧患意识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性,是理解并运用"变"的哲学摆脱否塞、凶咎、困境,走向通泰、吉庆、福祉的心理基础、情感支柱和力量源泉。《易传》谈"变"从不离"时","时"既是"变"的境遇场景,又是察变、适变、参变的节度和方法。《易传》对"时"的哲学探讨,目的是为人生提供一种指导,以提高生命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业成,张四九;《易传》中真与美的观念[J];学海;2004年01期

2 孙景山;;解读《易传》之“神”[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3 陈水德;;《易传》与道同旨内涵的探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庆利;;《易传》的辞章之美[J];学术交流;2010年05期

5 张洪波;朱洪;;《老子》与《易传》本体思想之比较[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6 舒默;《易传》中的社会管理思想[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7 王志跃;《易传》:从自然秩序到社会秩序[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8 曲孝方;《易传》人生观浅析[J];岱宗学刊;1998年02期

9 蒙培元;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J];周易研究;2000年01期

10 伏俊琏;读《易传》札记[J];孔子研究;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美华;;从《易传》看传统境界哲学的形上基础[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培德;;《易传》之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涛;;论《易传》的成书与学派归属[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9辑)[C];2010年

4 韩凤鸣;;《易传》的道家思想性质[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韩星;;《易传》圣人观及其现代意义[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夏志前;赖保荣;;《易传》“神道设教”的人文归旨与当代道教教义的建构[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践;;从《易传》、《礼记》看儒家的人文精神[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8 马尽举;;生生不息的实证研究及尊老敬老的新视角[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宋强;白东艳;陆原;;易哲学与中医学——从科技角度看易医相关[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蒲友俊;;kw史意味着向空间拓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 桑东辉;《易传》与忠德[N];光明日报;2013年

2 王冉冉;大易学观下的经史研究之作[N];中华读书报;2012年

3 李翔海 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民族精神”新省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冯立鳌;彰扬理性 教化德行[N];光明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薄洁萍 本报通讯员 张涛;旧学新命:余敦康先生谈易学中的和谐智慧[N];光明日报;2005年

6 余敦康;易学研究的新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何中华;易学与中西文化会通[N];光明日报;2003年

8 黎敬波;中医从何而来?向何处去?[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中国美术学院 连冕;“易”:一种造物史观[N];美术报;2012年

10 清华大学历史系 刘光胜;《保训》之“中”何解[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新根;《周易》管理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汝金;解经与弘道[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震;帛书《易传》卦爻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关梅;《易传》法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华;《易传》的思想体系、时代特征及学派风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庄晓琳;《易传》趋吉避凶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魏后宾;论《易传》生生为本的哲学思想[D];湘潭大学;2015年

4 陈永豪;《易传》的道德哲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吴小龙;从《老子》的“道”“德”到《易传》的“道德”[D];山东大学;2009年

6 支玉菡;《易传》的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萍;《易传》在中华民族精神塑造中的地位和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8 刘霞;《易传》“时”的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类延涛;《易传》道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巍;《易传》人文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59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59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6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