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天地之性”概念的理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19 01:53
【摘要】:朱熹以"天地之性"言"性",其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一是以"理""物"为坐标,"天地之性"是"专指理言",却仍然是"性",使"性"的考察提升到"理"的高度,进而可整体地、形上地论"性",同时也使"性"始终就着"物"来说,界定了"性"的理学内涵,明确朱熹理学视域下人性问题思考的基本范式,即以"性"而论人性;二是以"气质之性"为坐标,与"气质之性"相对,以"天地之性"言"性",既使"性"的考察从"性"的实然层面抽离出来,又在理学视域下重新厘定"天地之性"("性"的本然状态)与"气质之性"("性"的实然状态)二者间关系,进而给予传统儒家"性善"论理学解释,同时也为理学工夫论奠定了哲学基础,指明了实践方向。
本文编号:25628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世响;;改变气质:教育的工夫[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13期
2 冷静;;浅谈“气质之性”[J];魅力中国;2010年04期
3 王恩来;;天地之性人为贵——孔子的人本思想[J];理论界;2009年02期
4 郑晓江;;象山“实学”探微[J];阳明学刊;2004年00期
5 张金兰;;从“变化气质”谈张载的“成性”观[J];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6 金银润;;去恶成性及其内在困境——张载的人性论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卢有才;;张载的人性修养论[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8 贺文峰;;张载人性论的内在关系[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丁为祥;;从宋明人性论的演变看理学的总体走向及其张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贺曦;裴黎黎;;张载“人性二重说”浅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唐眉江;“天人合一”的人文意蕴[N];光明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2562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6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