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家的科学观及其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恒萍;;寻求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平衡——现代新儒家科学观述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陈阵;孟建伟;;在自主论与从属论之间——论牟宗三的科学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8期
3 李智;探古今之通玄 阐儒释之会融──《佛学与现代新儒家》评介[J];人文杂志;1996年02期
4 暨爱民;现代新儒家与文化民族主义[J];社会观察;2005年03期
5 李明;;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现代化的机缘与价值——以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为中心[J];中州学刊;2008年04期
6 张永义;现代儒学的出路——读《儒学的现代转折》[J];学术月刊;1994年06期
7 成中英;现代新儒家的复杂命题[J];学术界;1998年06期
8 耿亮之;新儒学研究的里程碑──《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述评[J];学术月刊;1999年05期
9 钱胡美琦;读刘著《对於当代新儒家的超越内省》一文有感[J];中国文化;1996年01期
10 樊国福,王全志,李顺赋;现代新儒家的教育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友;;当代先进文化的多元建构与现代新儒家的时代定位[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许志峰;马雪梅;;试析当代美国人的科学观与科学素质观[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陈宝国;陈洪玲;;论丁文江的科学观和他对现代中国科学的贡献[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4 许志峰;;打破狭义科技观藩篱,完善公民科学素质体系[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侠;;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一段我们必须经历的历史[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6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盛森芝;白彤东;;试论周培源教授的科学观[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8 高衍超;;科技:从改造到理解——科学技术进步模式的本质追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马来平;;充分认识研究SSK的重大意义[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朱景发;;运用科学发展观 创新农机化工作[A];《农业机械化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什么是正确的科学观?[N];西藏日报;2001年
2 国防大学 胡思远;他的国防与科学观永远鼓励我[N];科技日报;2011年
3 宋发展 王书林 刘功银;新安:科学观中谋发展[N];河南日报;2004年
4 邓小军(作者系首都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导);现代新儒家及其代表人物[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吴国盛;走向科学传播[N];学习时报;2011年
6 卢兴 南开大学哲学院;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鹅湖之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耿云志;梁启超的科学观[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胡治洪;近两年来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孤云;“郑家栋事件”与现代新儒家的现实困境[N];南方周末;2005年
10 聂彦超;由环境状况想到新的科学观和发展观[N];河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法帅;现代新儒家历史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3 侯敏;现代新儒家文化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高迎刚;马一浮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董美珍;女性主义科学观探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俞U
本文编号:2591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9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