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诚斋易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13:14
【摘要】: 杨万里是易学“两派六宗”中史事宗易学的代表人之一。他的易学著作《诚斋易传》采取“援史入易”的方法,通过总结历史治乱经验来解释易道,形成极富特色的史事易学.与传统“舍人事而谈天道”解易的思路不同,杨万里“舍天道而谈人事”的解易思路,实现了形下之事与形上之道的完美结合。 宋代是一个易学兴盛时期,易学在宋代儒学中有很高的地位。杨万里既有家学渊源,又深受时风的影响,他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作为一名吟诗作赋的文士,而要成为“知道者”。因此,他殚精竭虑,用十七年的时间写成了他的易学著作《诚斋易传》。 杨万里的易学表现出浓厚的道统思想。他认定《周易》是圣人所作,而圣人治易的目的就是摹肖天地之理。“圣人治易”的道统观使其易学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教意味。和宋代其他儒者一样,杨万里也关注道与阴阳的关系,认为作为本然的道是阴阳的根本。这种道本体的理论与程朱思想的“理事合一”是一致的。杨万里的道本体思想使其政治哲学中的“二帝三王之道”有了形上的根据,从而将天道落足到具体的人事上。 作为根本的“道”表现在不同的领域,在政治领域中的表现就是“君刚臣柔”的君臣关系。为了解释《周易》中所蕴含的治国之术,杨万里对比历史上治乱的不同,分析导致治乱的原因,成功地将《周易》中的这种治国之术作了天人通心、人事合德的义理解释。为了说明符合天人通心、人事合德的君臣之道,《诚斋易传》还使用以史证易的方法,并以卦变等象数方法对君臣关系进行解释。 《诚斋易传》的“引史证经”是通过对历史之乱经验的总结,并将之比附于易道中的阴阳理论,实现了史学与易道相结合,进而转变为史学与汉代儒学的阴阳纲常相结合,使传统儒家的内圣外王的思想向更加经世化的方向发展.对君刚臣柔的治国之术的强调,也使其政治哲学呈现更加理性的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244
本文编号:2595089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明邦;杨万里《诚斋易传》中的革新思想和忧患意识[J];孔子研究;2002年05期
2 郑晓江,肖义巡;论杨万里的儒学思想——兼及杨万里与朱熹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梅珍生,陈金清;论杨万里的类辨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李勇;杨万里史学思想钩沉[J];学术月刊;1998年06期
5 曾华东;杨万里易学中的"二五之应"问题[J];周易研究;2005年02期
6 傅荣贤;略论“参证史事”的杨万里易学[J];周易研究;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2595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9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