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冯友兰生死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9:47
【摘要】: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华民族艰困多变、中西文化碰撞冲突的时代,冯友兰以复兴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已任,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把中国哲学研究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冯友兰是可超而不可越的。”后学者可能会超过冯友兰,但绝不能绕过冯友兰。 人生哲学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之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的核心部分。对生死问题的反思,所获得的是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本真彻悟。冯友兰先生作为中国哲学之集大成者,毕生思想重心在于对人生哲学之研究。他以理、气、道体、大全四个超越的概念为基础构建起以《新原人》为核心的人生哲学体系。在《新原人》最后一章,冯友兰专门论述了人生的终极性问题——“死生”。同时,冯友兰先生作为一位高寿的哲学家,虽平生经历坎坷,毅然能够“断名缰、破利索”、超越生死。在人之生死问题上,冯先生有其独到的见解:生死的意义是与人的精神境界相联系的,处于不同精神境界中的人对生死意义的认识也不同。对于在自然境界中的人,生死是没有清楚的意义的;对于在功利境界中的人,一切行为都是“为我”,生是“我”的存在、死是“我”的断灭;对于在道德境界中的人,生是尽伦尽职的过程,死是尽伦尽职的结束;对于天地境界中的人,生死顺化,存顺殁宁。 冯友兰的生死观对现代人反思自己的生存状态,领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建立健康和谐的生命观、生活观、人生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植峰;不存而存:蒲松龄生死观的价值取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黛素芳;儒家生死哲学与毛泽东的生死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薛俊武;;浅论王阳明的生死观[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4 康清莲,赵成平;寻找生命的尊严──论司马迁悲壮浓烈的人生建构[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5 徐华;两汉生死观的演变及其艺术表现[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朱理鸿;;论王船山的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张磊;李寅滢;;被遗忘的角落——精神追求——苏格拉底的生死观启示[J];文教资料;2007年28期

8 朱坤容;;向死而生:武士道生死观之述评——以《叶隐闻书》为中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刘道锋;;从《史记》文本看司马迁的生死观[J];语文学刊;2009年01期

10 李晓莉;;透过日本的高自杀率来看日本人的生死观[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奚;;“全德之名”的理论价值——冯友兰先生对“仁”的理解和阐释[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存山;;旧邦新命——冯友兰先生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观[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高秀昌;;冯友兰先生重写“中国哲学史”简评[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陈战国;;心态·气象·意义——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论分析[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余敦康;;冯友兰先生关于传统与现代化的思考[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鄂培;;冯友兰先生与清华大学原哲学系的传统学风[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羊涤生;;“承百代之流,而合乎当今之变”——冯友兰先生究竟属于哪一家[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8 田文军;;冯友兰文化观刍议[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孙中原;;墨家“杀盗非杀人”的命题不是诡辩[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10 李曦;;关于冯友兰哲学之我见[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张春海 通讯员李丹婕;重扬冯友兰学术与教育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毅攀 上海社会科学院;冯友兰先生“人生四境界”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钱耕森;业师冯友兰的几点生平事实[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记者 陈洁;作为教育家的冯友兰开始引起学界重视[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周有光 口述 冬安居 整理;106岁智慧老人的生死观[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杨学功 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事学术是为了担当更重大的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人民大学 宋志明;从冯友兰看哲学观念的更新[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冯友兰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5年

9 易立亚(Hiria Ottino);航海日志[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记者  崔雪芹;冯友兰著作盼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军民;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历史哲学[D];安徽大学;2010年

2 郭荣君;先秦儒道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刘慧;毛泽东的人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储晓军;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侯艳芳;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秋;朱子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思想空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周叶君;《淮南子》对老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10 包玉琼;蒙古英雄史诗生命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卫;冯友兰生死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晓静;通过《平家物语》解读中世初期日本人的生死观[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龙昌;冯友兰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武全;冯友兰道德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贺莼;论先秦两汉生死观及其对诗歌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6 聂云;冯友兰的孔子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11年

7 陈蕾;论嵇康的生死观[D];苏州大学;2010年

8 Aaron Kalman(龙爱仁);先秦儒、道和古希伯来之生死观比较[D];浙江大学;2011年

9 马光耀;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境界说的改造与提升[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莹莹;冯友兰境界说之“我”与“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8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98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6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