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梁漱溟的道德理想主义

发布时间:2020-03-26 14:54
【摘要】: 梁漱溟是近代重要的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他的思想和行动,是他那个时代最强有力的音符之一。他那温和的道德理想主义,深深地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同时,也将自身嵌入了那个时代。因此对梁的理解与评价,不仅关涉到近代的整个历史进程,而且也关涉到现在和未来。 本文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追溯了道德理想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及梁的与道德理想主义相关的个人经历,并且阐述了梁身上所体现的道德理想主义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他达到理想国的具体道路,从而对梁的道德理想主义所负载的内容和意义都作出了某些新的理解与说明。文章认为,梁漱溟的道德理想主义是温和的道德理想主义,它的根本错误在于将道德理性绝对化,并以此抹杀了一个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这就决定了他统一现实与道德的努力的失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所设想的理想国,尤其是他力图在现实中实现的理想国是非绝对完善的,并且他实现理想国的方式也是温和的、非暴力的、基于绝对自愿的,这就保持了目的和手段的完全的一致性,从而使他的理想国具有某种可以现实化的价值,至少,它不是危险的。 梁漱溟的尝试是富有建设性的,而非破坏性的,如同他在文化上的天才灵思一样,他的理想国的思想与实践绝不仅仅只具有近代的意义,而是具有永恒的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2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伟;徐复观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查昌国,吴海波;“中国思想史”教学中儒家边缘化透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刘忠良;试论梁漱溟早期文化观的折中主义[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4 苏岩;;关于消费异化的文化批判[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5 杨早;京沪白话报:启蒙的两种路向——《中国白话报》、《京话日报》之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6 孙远方,吴振文;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刘曙东;梁漱溟早期儒学思想评价[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时广东;似圣非圣:梁漱溟早期思想探微[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李昕;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化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于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发展史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2期

10 吴绍芬;道德失范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2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与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吴宓为中心的个案研究[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3 丁为祥;;叩问良知的“不能”——关于儒家道德理性的反思与检讨[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4 冯兆基;;中国民族主义、保守主义与现代性[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生;区域政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珠三角农村村治变迁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中汝;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建英;乌托邦理想的超越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9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薇;梁漱溟文化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00年

2 陈士军;论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1年

3 胡道玖;知识管理决策主体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4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5 王涛;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社会控制与“大跃进”运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唐爱民;当代中国大学“做人教育”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亚杰;阶级斗争扩大化觅踪[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付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关系的构想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郑小娟;福建文化大革命的一·二六事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01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01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7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