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化哲学初论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思虎;;表意的焦虑——文学性思维的价值祛魅[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建亮;;歧义的动画纪录片与纪录片意识形态运动[J];电影文学;2011年13期
3 黄科安;;域外资源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理论之建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7期
4 冯雅静;;浅析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5 刘少杰;;意识形态层次类型的生成及其变迁[J];学术月刊;2011年02期
6 孙漫;;“赵树理方向”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7 Wilferd A.Peterson;小狐;;我们的尊严[J];疯狂英语(中学版);2011年09期
8 魏望东;;从佛经汉译看翻译对意识形态的消解、建构与维稳作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孙薇娜;;《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女主角的美国价值观[J];电影文学;2011年13期
10 王碧荣;;谷歌中国退出的背后——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看西方媒体的意识形态[J];学理论;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李树刚;潘宏宇;;浅谈“工程装备型”矿井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子华;;走出传统的泥沼——论朱熹义利观的再生意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付文慧;;从中国“寻根小说”的英译透视意识形态和诗学取向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顾颖;;市场经济中的产权结构、市场机制与意识形态——激励制度的结构架设与功能整合[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江平;;思想解放与“两个解放”[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7 吴承忠;阳纯希;;国外游憩政策初探[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蒋小波;;语言·族群·意识形态[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孔德昭;;论意识形态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俊伟;意识形态的功能及其创新指向[N];学习时报;2009年
2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黄传新 吴兆雪 叶政;深入把握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构成要素[N];人民日报;2010年
3 上海哲学学会会长 陈章亮;意识形态的较量实质是价值观的较量[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南京政治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南振声 执笔 李书吾;中国发展的意识形态底蕴[N];文汇报;2011年
5 张秀琴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意识形态范畴需要基础理论的澄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何怀远 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全球屏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大气层: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黄河 通讯员 韩浩;意识形态口第二次工作例会召开[N];阿克苏日报;2007年
9 鲍勇剑;入侵脑细胞[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上海财经大学 鲁品越;以建设性姿态走出“左右泥潭”[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2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6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8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9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看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D];厦门大学;2008年
2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建荣;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D];华侨大学;2005年
4 阳春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谭志成;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经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韩国华;美国报纸上中国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雯;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丽君;大众语篇中的潜在意识形态[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唐玉娟;意识形态对译者措辞的操纵[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02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02686.html